五位一体
【本课主题】
推动城乡双向流动的新型城镇化
【主讲嘉宾】
张孝德,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担任多家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主要从事宏观经济与区域经济、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研究。国内最早研究生态文明的学者之一,跟踪研究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研究20多年。主持完成了有关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的课题20多项。撰写的关于三江源保护的调研报告,受国家领导人批示。
【观点摘编】
乡村文明建设不能仅局限于乡村之中,应该与城市化同步进行。这就涉及到一个新的观念,即我们需要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这种城市化应该是城乡双向流动的新型城镇化,要从城市和乡村两方面来进行治理,不能简单认为我们所有的乡村问题都能依靠一方单独解决。这种思维显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也不符合中国思维,更不符合中国国情。
理想的城镇化应该是乡村与城市两元共生的城镇化,在这种城镇化中可以形成诗意乡村、温馨小镇、田园城市的格局。要实现这种城镇化,首先要推动乡村生活与城市生产、乡村自然资本与城市货币资本的双向交换,形成乡村资源与城市资源配置的新格局。其次,现在的人们可以像候鸟一样根据希望的生活方式改变居住地。可以在儿童时期去乡村接受自然教育,青年时期去城市创业发展,老年时又可以回到乡村养老。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出台政策促使乡村和城市“联姻”,让城市和乡村走得更近,共建互助共享的新生活。
建立这种城镇化,还有一个契机是“新回乡运动”的兴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一个“返乡运动”,将有五类人回到乡村。
第一类人是新告老还乡者。80年代考上大学有120万人,这一批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民。五年之后,这批50年代出生的人都会进入退休年龄。所以,如果出台好的政策,就能吸引这批人回乡村。他们都是有能量、有智慧的人群。如果这些人真正扎根于乡村,成为新乡贤,将会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第二类人是创业农民工。我国有大量的农民工,他们面临着严重的城市融入困难问题,很难在城市长久呆下去。如果能够鼓励他们回乡,带回大量的资金与经验,将会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三类是新下乡知识青年,这类人对乡村有着美好的憧憬,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乡村建设。第四类是在逆城市化进程中回到乡村的人。第五类是海外华侨同胞,他们要寻根问族。当他们回来时,不仅仅会带回异国文化,还会带来大量建设资金。
在乡村文明建设的继承中,这五类人的回乡,会给乡村的建设带来快速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