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理论慕课】邱耕田:扶贫与共享发展

  【本课主题】

  扶贫与共享发展

  【主讲嘉宾】

  邱耕田,中央党校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多部论著,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了大量文章,在中央党校曾为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学院讲授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等方面的课程。

  【文字实录】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在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增速有所降低,但这并不并等于说中国经济衰退了,而是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即由原来的重视数量、规模、速度而转变为重视质量、效益和全面均衡的发展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积极的变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实施了新的发展理念。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及共享发展的实施,将使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具有公平正义性,能使中国的老百姓在国家发展中有更强的获得感和更高的满意度,还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追求方向。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全民共享,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第二,全面共享,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第三,共建共享,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程度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第四,渐进共享,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中国在共享发展方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是8865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69位。当前,我国已基本越过了低水平共享的发展阶段,正在向高水平共享迈进,追求的是绝大多数国民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行得好,当然,高水平共享还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权利和需求。

  解决贫困问题是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一个国家还有大量的人口处在贫困状态,显然谈不上共享发展、公平发展。有一位发展经济学家,曾借用了“交通堵塞”现象形象地说明不平等发展的危害性问题。在两个车道同时堵塞的情况下,如果一个车道的车开始移动,另一个车道的司机首先会感到宽慰,推测他们车道的车也将很快移动。但随着他们的车被困得越久,他们就越有急迫感、焦虑感甚至失败感。这个时候,会自然发生这样的现象:那个被困住的车道的司机们将不得不强行进入另一个行驶中的车道,这样就造成两个车道的交通都被扰乱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可见,如果一部分人长期不能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他们就有可能最终寻求方法来阻碍经济的发展,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实现了7亿多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80%以上下降到2014年的7.2%,扶贫开发事业成绩显著。特别是近几年来,整个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亲自挂帅、亲自出征,走遍了中国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内50多次考察有30多次涉及扶贫,先后召开了五次跨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反复强调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4年间,中国已经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64万人,年均1391万人,而今年则至少减贫1000万人。5年平均下来,每年减贫的人数在1300万人以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只有切实解决了贫困问题,中国的共享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目前,中国的脱贫任务还十分艰巨,习近平号召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因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2020年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统筹全局安排,从制度角度予以扶持,改变传统的“灌水式”“输血式”扶贫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找出贫困的根源,抓住贫困的根本,对症下药,精准扶贫。从制度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保障交通、水源、电力、通讯等基础公共设施健全;完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对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的家庭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相应的救助机制;通过产业扶贫、移民搬迁、转移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多项措施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消除贫困根源;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关注和投入力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相关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充分调动当地资源,发挥当地的优势,发挥地区主观能动性,通过勤劳奋斗脱贫致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