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5-11-18 09:25

  编者按: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专题视频

  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惠春琳解读“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引言: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发展、信任和治理等方面的鸿沟日益扩大。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明、文化之间的理解、对话和交流。2024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将每年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今年,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前后,中国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其他许多国家,在世界各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架起了一座座友谊和理解之桥,为共同发展繁荣注入文明力量。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文明对话是和平的纽带、发展的动力、友谊的桥梁。历史一次一次地证明,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天,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各种新旧问题和复杂矛盾,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文明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是差异本身,还是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其实很多人认为,冲突是因为文明之间存在的差异。事实上,差异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这些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国情,不同的习俗和宗教,这就造就了每种文明的独特性,所以文明的差异当然也必然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差异本身不导致冲突,导致冲突的是人们对待差异的态度。人们习惯了自己的活法,就容易把别人的不同,看成“不对”,就想去改造,甚至是消灭。而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恰恰就是希望在尊重各种文明独特性的诚意和前提下,进行文明交流互鉴,彼此相互成就。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回望历史,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总是在不经意间完成最美的相遇。在摩洛哥的古城菲斯,至今保留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卡拉维因大学。中世纪时,这里不但是北非与阿拉伯地区学术交流的中心,同时来自欧洲的学者也在这里学习阿拉伯人保存的希腊哲学和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学成之后,他们又将东方的数学、医学等带回欧洲,推动了世界天文学、数学等学科的整体发展。这样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告诉我们,文明的魅力不在于彼此的差异,而在于差异中的相互成就。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文明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它的源头往往是一个小小的水域,但是在流淌的过程中,每一段支流都在为整个水系注入新的、磅礴的活力。因此,文明的独白不是,也不应该是当今世界的色彩,不同智慧之间的交响,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共鸣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这样一句话,“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所以,我们希望文明对话可以成为一种国际习惯。因为,文明交流互鉴最迷人的时刻,不是谁吞并了谁,而是两种不同的美碰撞、融合,最终孕育出全新的、更动人的形态。贵州的两项赛事——“村BA”和“村超”,成就一场场全国叫好、全球点赞的群众文体盛宴。关键是快乐“村超”“村BA”“耍”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这便催生了“村”字号活动蓬勃发展。后来还有了“村T”,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将民族的脚步“走”向世界,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个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值得关注的是,“村超”的农趣农味吹到了非洲贝宁共和国,这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他们认为“村超”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榕江模式,希望能够学习这种现代化的模式。于是,今天,贝宁共和国也办起来“村超”,一边借鉴榕江的办赛经验,一边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出了自身特色。相隔万里,却志同道合,两个“村超”虽都赛出了当地民众生活中的勃勃生机,但也分别展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荣光。这不正是“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的完美写照吗?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历史的回响里,这样的交融比比皆是。盛唐的长安城,那是真正的“世界会客厅”,波斯商人、西域歌舞随处可见;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中国的造纸术一路向西,彻底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方式,可以说每一次文明的对视都埋下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种子。因此,当我们翻开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时,我们看到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融入其中。当我们注意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楼上孔子的雕像时,我们领略到了设计者想要从中体现的一种寓意,那就是,美国法律对东方基本法律和戒律的借鉴之意。所以说,文明从来不是一座孤岛,其真正的生命力,恰恰在开放与交融中迸发。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脚步从未停歇。如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与其他文明相互借鉴过程中,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我们可以期待,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蕴含的文明观,将为破解当今世界的文明冲突困境提供独特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当然,文明百花园的构建得靠我们每个国家、每种文明实实在在的行动。比如,中国与全球伙伴高质量共建的“一带一路”,让斯里兰卡居民喝上了24小时供应的自来水,让柬埔寨村民告别了没有电、没有路,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了陆联国……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彰显“一带一路”不但是一条经济互利之路,更是一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之路。今天,我们正在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推动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生机。

  相关阅读: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举措,更是打通文旅消费堵点、提升消费质量、激发消费潜能的“金钥匙”。
2025-11-05 10:52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在宏伟蓝图指引下不断增强国家实力、丰富国际理念、落实行动计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国际地位历史性提升的坚实根基。
2025-10-31 09:42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