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立德树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财政政策、乡村振兴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楚国清: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楚国清指出,教育事业,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对高校而言,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使命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筹考虑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不断健全师资队伍的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要求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形成涵盖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杨明:新征程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杨明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四个方面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前瞻性谋划、全局性部署,明确了新征程上不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一是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国家安全的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和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二是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做好海外安全和权益保护,进一步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四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健全社会治理制度,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
摘编自《光明日报》
【闫坤: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闫坤认为,面对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这一背景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既是实现多重政策目标的需要和实施科学有效宏观调控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的现实要求。从具体措施来看,要提升财政政策效能,需在保持适当财政支出强度的基础上提高财政支出精准度,加强对存量资金的统筹力度,发挥专项债券资金的撬动作用,对中小微企业纾困、科技创新予以重点支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需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严把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三道关,通过建立绩效预算加强投入与产出的联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需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整体协调性,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加大普惠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做好统筹以提升政策的整体协调性。
摘编自《经济日报》
【王文超:探索优化城乡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哲学与文化教研部王文超认为,当前乡村文化产业受到了广泛关注,引导文化产业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需要进一步优化城乡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首先,要立足以人民为中心,基于农村资源特点与农民实际需求来构建新时代乡村文化产业体系,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文化产业共同体。其次,要服务乡村文化建设,以乡村的地方性知识和乡土文化为基础,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八个重点领域中以各自的具体举措将文化产业发展特点与乡村文化资源禀赋相融合,有效整合和激活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多元文化业态与农业农村有机融合。再者,要锚定乡村生态与智慧,加强智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施行减量低碳发展,减少不必要的开发过剩,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绿色持续发展。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