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
【本课主题】
忠君和爱国的同与不同
【主讲嘉宾】
徐小跃,1998年至2010年任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宗教学系主任。现任南京图书馆馆长。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计划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哲学),中共江苏省委决策咨询专家,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主任,江苏周易文化研究会会长,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常务副会长、法人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著有《禅与老庄》《罗教-佛教-禅学》《禅林宝训释译》等专著和一百多篇学术论文。
【观点摘编】
“忠德”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爱国。将忠孝联系在一起的原因是家国同构,君国一体,这是一种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这种社会存在下,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忠君”的社会意识。
在古代的特定时空,无数“忠君爱国”的仁人志士,或为了谋求人民的利益,或为了保存民族的气节,或为了制止内部的分裂,或为了抵制外部的入侵,或为了保卫国土的完整,或为了捍卫道义的尊严……此时的“忠德”值得被肯定与赞扬。这种“忠德”在家国同构,君国一体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应做具体分析,但不能一概否认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
我们要承认爱国精神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也就是说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抗日时期形成的爱国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爱国主义,以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之后发展的爱国主义,同古代传统的爱国主义既有继承也有不同。传统爱国主义不会有现代的宏大视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实现了两大任务,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将最终赢得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和当家做主融入到爱国主义的内涵之中,同传统的爱国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