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理论慕课】董振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本课主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主讲嘉宾】

  董振华,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文字实录】

  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我国发展的逻辑,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理论基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理解十九大精神,这就抓住了根本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主张知行合一,正确处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这是谋划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逻辑。

  整个人类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认识世界,另一个是改造世界,即中国文化一直讨论的一个主题:知和行。认识世界不是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有效改造世界必须以正确认识世界为前提。正如毛泽东1941年在《驳第三次“左”倾路线》一文中所指出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造出来的,但不认识世界就不能改造世界。“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必然王国之变为自由王国,是必须经过认识与改造两个过程的。在改造世界之前要搞清楚三个主要认识问题:是、所以是和应当是。这个三个问题分别指向两个世界,一个是我们存在于其中所面对的现实的经验世界,另一个只有在理念中存在着的超验世界。马克思分别称之为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是”和“所以是”是对此岸世界的认识,其基本要求是服从唯物论的原则,是按照客观标准和外在尺度进行的事实判断,其结论是“真假是非”。毛泽东强调“实事求是”,就是分别回答这两个问题。“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回答“是”的问题;“求是”就是去研究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应当是”是对彼岸世界的认识,其基本要求是服从价值论的原则,是按照主观标准和内在尺度进行的价值判断,其结论是“利弊善恶”。人类在行动之前作出决定、选择,就是根据认识世界的结果“是非利弊”进行权衡。如果要有效改造世界,必须以正确的决定为前提,而正确的决定又要以正确的认识为前提,因此,正确认识世界是有效改造世界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谋划和伟大胜利,必须以正确的认识,即正确事实判断和合理价值判断作为前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要作出正确的事实判断,“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这两个“牢牢把握”,是进行伟大实践的基本前提。十九大报告始终贯穿一个灵魂,即 “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价值追求和初心;始终立足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入新时代,这是我们进行一切决定和实践的历史方位和基本前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