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党的作风建设、抗日战争、交通运输业、AI人才、城市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永杰:将制度建设贯穿作风建设全过程】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王永杰认为,从“延安作风”到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一脉相承的是深厚的人民情怀、“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等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作风建设的智慧和力量,持续擦亮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其一,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反腐肃纪相贯通。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把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同时,还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把正风肃纪反腐结合起来一起抓。其二,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要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过好亲情关;严格要求亲属子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形成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促进社会风气的正向转变,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其三,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实现标本兼治、长效常治,让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不断焕发新活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
【朱成山:中国抗战是粉碎法西斯全球战略的核心要素】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朱成山表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以德、意、日为首的法西斯给人类带来的一场大劫难,是世界上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文明战胜野蛮、进步战胜反动力量的一场大决战。中国战场迫使日军分散兵力应对消耗战,消耗大量战争资源,放弃“北进”苏联与“南进”太平洋的同步扩张计划,换来苏联卫国战争、太平洋战争的战略缓冲期。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同盟“先欧后亚”战略的关键支撑。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始终牵制日军主力,构成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核心战场。中国抗战的胜利不仅终结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计划,更推动中国以世界和平建设者的身份深度参与国际事务,通过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为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注入东方智慧,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丁金学:培育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主任、副研究员丁金学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将改变注重整体规模扩张的要素投入驱动方式,向智慧创新驱动转变。交通运输向来是先进技术试验应用载体和新兴产业孵化成长的平台,培育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一方面,须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化水平,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超大规模交通运输创造超大规模新质生产力孵化平台、应用场景和发展动能。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行业,还应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挖掘绿色资源,弘扬绿色文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发展道路,构建绿色交通发展长效机制,实现交通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还要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努力发展低碳交通方式,鼓励引导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减量化交通设施设备。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交通基础设施老化、脆化等突出问题,加强维修与养护,提升交通运输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
【孙锐:打通AI人才培养产学研链条,构建协同育人生态】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孙锐指出,AI领域对于人才的专业性、可塑性、敏感性和自主学习性要求较高,但当前高校“学科建设”导向和“院系制”组织模式难以适应AI领域深度前沿探索、交叉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因此,构建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协同育人生态方是破局之道。一是建立分层分类培养体系。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学位论文替代试点,推动“基于问题解决”的人才培养创新;围绕研发型人才培养,推动领军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AI人才协同培育机制,实施基于“研发创新”的嵌入式人才开发;面向基础型人才培养,强化高中与高校衔接,建立本硕博直通机制,缩短人才培养周期。二是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重构教师能力标准体系,推动构建“教学能力—工程能力”双维度专业教师人才评价体系,将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开发、技术转化成果纳入教师职称评价体系。三是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平台。以AI赛事驱动人才发展和自由涌现,设立国家级AI创新大赛,开设产业、企业命题赛道,推动“以赛鉴人,以赛引人”,通过专业竞赛识别早期“天才少年”,进而贯通大中小培养链条。四是创新人才发展激励机制。建立AI专利授权绿色通道,加快建设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一体的AI“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实施超级AI人才项目,对来自海外高水平大学的STEM专业博士,给予具有竞争力的经费及生活保障支持。
摘编自《学习时报》
【杨雪冬:把握城市化规律,发挥城市在国家发展和治理中的作用】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杨雪冬表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在国家发展和治理中的作用不断突出,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战场。要准确全面认识和把握城市化规律,不仅要将中国的城市化置于世界城市化历史进程中加以对照比较,更要将其置于正在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统筹考虑。就前者而言,中国的城市化是人类历史上迄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虽然作为后发城市化国家,可以参考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先发国家的经验,但是无法完全照搬,必须走出自己的一条新路,才能处理好城市化与人口老龄化、新型工业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交错互动的复杂关系,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通过提高城市韧性,释放城市活力,发挥城市综合影响力,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迭代。就后者而言,城市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受后者的性质、原则、宗旨、目的所规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党的领导、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些特征,不仅适用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更对城市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编自《北京日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