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高辰颖
数字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深度重构服务消费的形态、内容与模式,成为驱动场景变革、优化供需匹配、激发消费潜能的关键引擎。当前,我国服务消费已进入提质扩容的新阶段,《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服务消费场景创新。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把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作为“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需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为服务消费场景创新注入强大动能。
在数字时代,以人工智能、交互技术、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深刻重构服务消费的供需关系,推动传统服务消费多元要素创新,催生丰富的消费新场景。数字技术革新传统服务消费形态,促使其从实体迈向虚拟,创造出数字文娱、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等新业态。这些新业态打破了产品无形、产销同步及时空限定的传统特性,以数字化形态呈现于虚拟空间,将服务场景延伸至线上。在线教育平台借助云计算等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分布式布局,既扩大了市场容量,又通过虚拟场景提升教学趣味性,彰显出线上服务消费场景的优势。数字技术打通虚拟与现实场景,整合线上线下消费资源,搭建起虚实共生的消费场域。在此场域中,消费场景与服务内容融合,“人——货——场”关系重塑,呈现以用户为中心、业态跨界融合的特征,为消费者带来丰富体验,形成“体验即消费”模式。VR、AR等技术催生沉浸式演艺等新场景,融合多元业态,全方位调动消费者感官体验。凭借数据驱动与智能算法,数字技术助力企业精准识别消费需求。企业通过挖掘消费者行为数据构建用户画像,开展场景细分,推动服务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直播电商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等技术,精准推送消费内容,打造千人千面的数字人直播间。此外,数字技术打通消费产业链“堵点”、激活创新链“断点”,推动两链融合,构建起以场景为枢纽的创新网络。在医疗产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增长迅猛,打造出多场景人工智能产品矩阵,加速医疗产业数字化升级。
尽管数字技术为服务消费场景创新带来了诸多机遇,但当前两者的融合仍面临底层技术难突破、场景适配待加强、产业链条未贯通、安全合规有隐患等一系列挑战。因此,需要以技术创新与场景培育双轮驱动,构建生态协同的全链条场景创新体系,同时,以服务质量与监管效能的双向提升,为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
建立和完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是驱动消费场景变革的核心基础,需以资源整合、生态共建为主线,强化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的能力。其一,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支持数字消费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高校、科研院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揭榜挂帅”式研发。例如,在智能交互领域,可定向突破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感知等共性技术,为沉浸式服务消费场景提供技术底座。其二,要搭建开放化共性技术平台。鼓励链主企业开源技术工具包,以数字孪生、虚拟内容生成等公共技术平台为载体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资源与工具,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应用门槛,助力中小企业快速构建创新应用。其三,要优化创新生态支撑机制。加大财政对消费领域数字技术创新倾斜力度,设立数字技术专项基金,对创新联合体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同时,加强人工智能算力、数字资产流通、安全防护基础等新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构建需求导向的应用场景矩阵。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拓展需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集成应用为手段,打造服务消费行业的应用场景矩阵。其一,要实施场景创新分类培育。可按功能性、体验性、效率性等维度划分服务消费场景类型,制定差异化技术导入方案。例如,智慧医疗等功能性场景侧重技术可靠性与合规性,可优先部署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远程手术机器人等应用;文旅演艺等体验性场景则聚焦技术的沉浸感与交互性,可推广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全息投影等技术应用。其二,要建立场景创新协同网络。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建立包括需求发布、资源对接、试点验证、标准输出的全流程服务体系。组织科技企业与服务消费企业开展供需对接,联合打造标杆项目并进行复制推广。例如,可将脑机接口、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业务场景开展小规模试点,验证技术可行性后再规模化推广。其三,要建立技术成熟度与场景适配度的双向评估机制。可根据评估结果定期发布和调整创新场景建设指南,指导企业导入与差异化场景适配度较高的技术集成系统,支持其开发特色商业应用,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加速商业化转化。
推动传统服务行业数字化转型。传统服务消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深入应用数字技术的关键路径,需聚焦文旅、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推动服务流程再造与模式升级。其一,要加快服务消费供给端数字化能力建设。引导中小服务消费企业应用轻量化、低成本数字化工具。例如,智能预约系统、会员管理平台、供应链协同系统等,以实现服务流程的线上化、标准化与可视化。其二,要构建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鼓励行业协会联合科技企业搭建行业级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适配、数据共享、人才实训等一站式服务,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转型,实现多方融通。其三,要完善政策激励与标准规范。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补贴等措施激发经营主体转型动力,重点支持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的服务消费领域。同时,要加快制定数字技术和数字产品服务等领域标准,规范数据接口、服务质量评价等环节,夯实高品质服务消费场景与消费内容供给基础。
提升多元创新消费场景治理水平。服务消费场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需以系统化、精准化的治理体系为支撑。其一,要强化数据治理与安全合规,严格落实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消费者隐私保护与数据确权,建立跨平台数据共享的安全审计机制。其二,要构建动态化监管框架。针对虚拟消费、沉浸式体验、直播电商等新兴场景,探索“沙盒监管”模式,允许创新试错与风险可控并行,完善服务质量追溯、服务内容审查等规则。其三,要推动跨部门协同治理。整合商务、网信、文旅等部门职能,建立场景创新的风险评估和政策响应联动机制,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担责、公众监督的共治格局,为服务消费新场景的规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