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如何练就的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如何练就的

来源:学习时报2025-04-06 09:51

  作者:肖小华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至今仍在传唱的脍炙人口的山歌,唱出了党在苏区时期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唱出了苏区群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高度认可。这一时期形成的一心为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在党的作风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区干部好作风靠的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作风建设是一个由里而外的过程。作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而且是一个有着共产主义觉悟、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政党,这是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的核心因素和内在动力。为了给转移伤病员赢得时间,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部长江善忠把敌人引向山间的一条绝路,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在布褂上血书“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纵身跳崖。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率部突围时负伤不幸被俘,在狱中写下气壮山河的诗歌《带镣行》《移狱》《狱中月夜》,表明“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的坚强决心。江西省委妇女部部长李美群“马前托孤”,忍痛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托付给婆婆,拖着产后虚弱的身子,奔赴革命前线,最后英勇牺牲。被群众誉为“苏区包公”的何叔衡,担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坚持原则,执法如山,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守苏区,被敌包围,跳崖牺牲,实践了生前“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这些动人故事的背后,体现出革命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下,革命先辈矢志不移,至死不渝,在根据地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铸就了苏区干部好作风,树立了自身的良好形象,赢得了苏区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带出来的。一打口号不如一个行动。中央苏区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时时处处都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留下了毛泽东带领警卫战士为沙洲坝人民掘井引水、朱德帮助农民插秧收稻、周恩来帮助红军家属砍柴挑水等佳话。“腰缠万贯的讨米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自带干粮去办公,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与组织失去联络,虽身藏一包作为党的活动经费的金条,但衣衫褴褛,乞讨度日,最终把金条交给党组织。1934年3月20日第164期《红色中华》刊载的《猛烈开展的节省运动》报道:中央财政部、中央教育部、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的全体工作人员,每人每日节省二两米,菜金若干。陆定一、邓颖超、博古、陈云、毛泽覃、罗迈、潘汉年等23名领导干部联名致信《红色中华》,决心每天节省二两米,不领夏季衣服,以支援革命。“苏区干部作风好,事事走在人前头。学习军事他带头,参军作战他带头,执行任务他带头,节约粮食他带头,遵守纪律他带头,参加劳动他带头,优待红属他带头,慰劳捐献他带头,购买公债他带头,供销入股他带头。事事带头作模范,真是穷人好干部。”这首《苏区干部“十带头”》的歌谣生动反映了苏区干部事事走在前面、处处模范带头的优良作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形成的。从实际出发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而且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要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先后开展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东塘调查、木口村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农村社会调查研究,发表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著名调查报告。在毛泽东等苏区领导的率先垂范和倡导影响下,中央苏区的各级党政军机关掀起了调查研究的热潮,为科学决策提供保障,开创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注重调查研究的一代新风。刘少奇、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从根据地实际出发,纠正了脱离根据地实际的“左”的错误,制定了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促进了苏区经济的发展。邓小平担任瑞金县委书记期间,针对有些地方存在乱分田、假分田、占着好田不放手的现象,他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挨家挨户访问,一块田一块田地查看,在掌握第一手情况后,对全县土地重新划分,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干部常来我们乡,巡视我乡谈家常;油盐柴米样样问,温暖送到心窝上。”这首《巡视制度好》的歌谣生动描绘了苏区干部深入实际、用脚丈量土地、用心倾听民意的优良作风。

  苏区干部好作风在教育监督和约束下不断完善。一是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作用,不断夯实苏区干部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思想教育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中央苏区时期,党把干部教育培训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列宁室、俱乐部以及大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党团训练班,加强了苏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教育、党的组织纪律教育,为中央苏区的作风建设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二是完善干部监督机制,遏止了苏区干部不良作风的出现和蔓延。为防止和惩处腐败行为,中央苏区构建了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工农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对违反苏维埃政纲政策及目前任务,离开工农利益,发生贪污浪费、官僚腐化或消极怠工等现象进行监督纠治。《红色中华》《斗争》等重要报刊,不仅开设“红板”“红匾”等栏目,表扬和鼓励那些工作积极、廉洁奉公、作风正派的苏区干部,而且开辟“突击队”“铁锤”等专栏,专门对苏区干部的不良作风和违纪行为进行批评和揭露,有力制止了苏区干部腐败堕落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发生。三是以“铁的纪律”促进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中央苏区时期,不仅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完善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出了“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少数服从多数”“一成决议,就须坚决执行”等许多原则性要求,而且制定了许多与作风建设相关的纪律制度,如《中央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十六号训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等,强调“一切违反苏维埃法律对于革命有损害行为的党员,必须比非党员工农分子受更严厉的革命纪律制裁”。以布尔什维克的精神,维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强化党的作风建设。

[ 责编:陈锐海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