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珊珊(湖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学科体系建设是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抓手。作为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校应努力构建党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充分发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学科建设是加强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按照当前国家颁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规定,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包括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和一体化研究的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及中共党史党建学、哲学一级学科所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所属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党校学科建设应当重点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加强党性教育学科建设,积极扶持教学急需且相对薄弱学科,逐步形成突出党校特色、满足干部培训需要的学科体系。
充分发挥党校学科建设的独特优势
党校是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校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要始终围绕“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这就决定了党校的学科体系建设既要遵循学科体系建设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党校学科体系建设的特殊规律,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党校的独特优势,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
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比较全面的优势。党校学科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等多个学科。不仅全面,而且具有鲜明的党校特色。党校学科建设历史悠久,在党校办学治校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理论专家,大批具有时代价值的理论著作,形成了有借鉴意义的学科建设经验,为党校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党校应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比较全面的优势,加强优势学科和急需学科建设,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创造性、决策咨询的有效性。
发挥理论与实践实现深度融合的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聚焦党的中心任务,找准学科建设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是党校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新时代党校工作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深入开展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党校应发挥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优势,从党和国家急迫需要和战略需求出发加强学科建设,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
发挥上下联动协同共进的体制机制优势。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分别设立中央、省、市、县级党校。按照《条例》要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省级党校应对下级党校的学科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党校系统学科建设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学科建设。党校系统的体制机制有助于凝聚全国各级党校力量,形成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协同攻关的整体合力。党校应充分发挥上下联动协同共进的体制机制优势,整合系统资源,全方位搭建教学研讨、学术交流、人才交流平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构建党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
加强对党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规律的研究。党校应树立开放合作的理念,与高校和干部管理部门加强合作,有效吸收高校关于学科建设研究的理论成果、干部管理部门关于干部培养研究的理论成果,深入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党校教育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党校学科建设基本规律,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党校学科建设规划和学科建设评价机制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撑。
制定系统的党校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规划。随着干部知识结构体系的不断完善,干部的理论需求越来越高,一般知识性的理论普及已经难以满足干部需求,唯有具有思想深度的理论阐释能够得到干部的认可。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需要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党校应着力在马克思主义学科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学术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等方面制定具有党校特色的学科建设规划,明确学科发展目标与基本要求、学科的领域方向、学科建设的方式方法、学科的评价体系,引导党校教研人员聚焦相关领域做持续深入的研究工作。
完善党校马克思主义学科人才队伍引育机制。学科建设关键在人。党校的教研部门是学科建设的前沿阵地,应按照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规划要求划分研究领域,按照研究领域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夯实学科建设基础。党校的教学科研管理部门是学科体系建设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其学科建设意识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科体系建设方案执行的有效性。因此,应不断提升党校管理人才队伍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意识和学科规划能力。
优化党校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评价机制。学科建设评价机制对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起指导作用,党校管理者和工作者一般按照学科建设机制要求加强党校学科体系建设,但当前学科建设评价机制主要以高校学科建设为主体,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党校实际。应以《条例》为蓝本,细化《条例》中关于学科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突出党校特色,制定符合党校学科发展实际的评价机制,引导党校学科建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