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我国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其意义深远而重大。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金融强国建设”,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金融强国建设需基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基础
金融强国目标的实现,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在《北京日报》撰文指出,市场化能够让金融高质量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的市场化改革是推动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机制,只有市场化的金融创新才可以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法治化的核心在于构建稳固的信心与预期基础,金融领域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坚定的信心与明确的预期,契约的稳固性有赖于法治的保障与透明度的提升,投资行为的首要考量便是安全性,因此在金融领域安全、信心与预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化是中国迈向金融强国不可或缺的关键路径。国际化即意味着开放,开放为中国经济注入了蓬勃的活力,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通过开放,我们能够汲取先进的理念,洞悉自身的竞争优势与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扩张与收缩机制、完善的法治体系、坚实的经济基础,培养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些均是衡量国家综合信用的重要指标。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是对这种信用能力的生动展现。详情
法治建设为金融强国目标提供保障
当前碎片化的金融立法和修法难以完全解决金融领域面临的复杂问题,有必要以更为系统性的金融法制支撑金融体系改革。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袁康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制定金融法”的改革要求。制定金融法的根本目标在于以系统性的制度建设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保障,直接目标在于形成一部金融领域的基本法。金融法的制定需要根据其定位和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其内容体系,以实现与现有金融法律体系的有机统一。要与现有金融法律制度相协调,按照“通则”的定位合理安排其条文内容,并结合现有法律制度合理安排其详略重点;要突出对金融体制改革成果的确认,并在该法中明确金融监管权力配置及其行使规则。要加强对金融创新发展的保障,重点强化金融基础设施相关立法,鼓励和支持金融数字化转型,为金融科技应用和金融行业的提质增效提供制度空间。详情
发展耐心资本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路径探索
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和深度互动的过程中提升国家竞争优势,有必要进一步把握战略主动,以发展耐心资本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黄卫挺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从深层次逻辑看,发展耐心资本要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相适应,既要充分考虑“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服务并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也要充分考虑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现状特征,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式提高资本的耐心程度。从“两个大局”看,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既要强化国家战略导向,推动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也要以中国高质量发展在全球层面引领塑造形成新的发展机遇,强化外商投资中国、携手中国的战略性选择。从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看,下一步发展耐心资本要科学把握短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关系,以及耐心资本的分布情况和关键任务。详情
健全绿色金融体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不断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永冀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随着绿色金融概念框架、标准体系等的逐步完善,我国已初步建立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矩阵。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结构合理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应是多层次、有序化且各市场间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金融生态系统,从而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绿色金融的异质需求。绿色金融功能的发挥,依赖于整个“双碳”工作的落实完善,尤其是行业碳排放标准和监管、设立碳账户、碳核算和信息披露规则等绿色金融基座的建设。进一步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必须加快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一是推动金融系统逐步开展投融资的碳核算,为绿色投融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以及环境影响评估大数据模型,动态精准地管理绿色金融产品风险。二是制定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细化披露内容、披露方法和相关指标测算方法,并清晰描绘出不同规模、产权性质、机构类型分步实施时间路线图。详情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