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综合 > 正文

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

  作者:孙叶青(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教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为什么要重构国际传播格局,如何重构国际传播格局,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时代命题。

  重构国际传播格局是时代大势

  打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亟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之时,全球化方兴未艾,中国努力融入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解放思想。今天,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中国需要面对全球化逆流的国际环境。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不能坐等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慢慢提升,也不能仅强调开放的市场以及中国制造的硬实力,而是必须从“重构”的视角、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的出发,全面思考、整体布局,切实提升中国国际传播效力。

  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须摆脱中国国际传播的困境。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在国际传播方面成就斐然。例如,近期被热议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过境中国,他们分享的中国见闻成为网络热门题材。可以说,这是中国发展硬实力的展示,自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客观效果。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直面临着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今天其话语霸权不仅表现在对中国发展成就的曲解误读,而且集中在对中国政治与价值观等软实力的中伤、歪曲。因此,重构国际传播格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的出发,探究国际传播格局重构的重要目标,谋求应对手段的革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大势下,应以战略思维谋划整体重构国际传播体系,在叙事话语、传播路径、关键策略等方面进行创新重构,在国际社会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中国正在赢得同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传播以及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从接触、融入、解释,走向引领、感召、重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现代化先发国家,由于自身实力相对下降,开始致力于“自身优先”政策,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下降。中国则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与此相适应,中国重构国际传播格局势在必行。这将助力中国改变国际舆论场上的被动境地,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重构国际传播格局的战略重点

  加强重点领域的新概念表述,重构中国国际传播的叙事话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如何应对西方的话语霸权,更有效力地开展中国叙事?从发挥软实力的视角来看,可以设定新的议程,内容上求同存异、方法上先立后破,着重于碳中和、气候问题等新概念,在国际舞台上通过对外贸易、外交政策、文化交流,展现中国魅力。

  加强对中国伟大发展成就的制度阐释工作,把经济发展硬实力转化为中国话语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在过去的40多年里,中国成功解决了世界上最大规模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这些被世界普遍认可的经济发展奇迹尚未转化为应有的话语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西方理论终究无法解释中国。建立国际传播的“中国学”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这一任务至今未能完成。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研究中国伟大实践的制度成因,进行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源所在,找到应对西方话语霸权的中国话语。

  加强对中国价值观的理念内涵与实践逻辑的建构传播,打破西方对中国的政治认同围堵。今天,政治认同越来越成为很多国家社会内部冲突、国际动荡甚至战争的重要根源。政治认同是建立在“自我”与“他者”区别的基础上,在全球高科技领域、俄乌冲突等议题中,政治认同已成为西方强权势力围堵其他国家的重要手段。政治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观对立,挑起政治认同的对立常常通过妖魔化其他国家的价值观,进而妖魔化其他国家的制度和政策,从而达到分化围堵的目的。这不仅在国际上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很大程度上波及国内,混淆视听,产生不良影响。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等理念,在世界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弘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价值观,讲好今天的中国故事,还要进一步讲好伟大实践与价值理念之间的理论逻辑,不谋求直接改变他者的价值观,而是寻求与国际社会其他国家达成广泛共识,从而打破西方社会的政治认同围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共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