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全面深化改革”,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坚持以制度体系保障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遵循“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这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程同顺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以制度体系保障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统筹推进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等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必须完成的各项改革任务,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进一步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要从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上着眼,切实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要继续锻长板、扬优势,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使各层级各方面的具体民主实践都成为助力群众解决自身问题的重要手段,持续增强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定力。详情
统筹推进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轩在《经济日报》撰文提出,要坚持系统观念,准确理解“统筹”的深刻内涵,把握好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一致性、问题导向性、相互促进性和协同匹配性。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力,着力点不同但目标方向是一致的,最终都是为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旨在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需求不足,特别是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和投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的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解决我国供给体系对需求升级的动态适配性不够、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短板弱项的问题。扩大内需既能提振需求,也能消化供给,同时为发挥强大生产能力优势提供了动力和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了供给,也更好满足不断升级的需求,同时又引领创造出新的需求,促进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供需关系是一对动态平衡关系,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单兵突进,不注重协同匹配,反而加剧供求失衡。要立足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适应供求关系的动态变化,注重协同发力、衔接匹配。详情
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
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奕、夏杰长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指出,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是依据我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新变化,为重塑服务业发展新优势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与时俱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战略选择。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各居其位、各有其用,建设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发挥服务业的支撑保障作用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将人力资本、新知识和新技术传导至下游产业,是技术支撑者和知识提供者,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黏合剂和推动力。作为新型劳动资料的一部分,生产性服务业渗透于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环节,通过与其他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融合发生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随着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居民消费将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详情
进一步推动财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赋予财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使命。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吴国生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加强人才自主培养是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必然要求。从人才培养规律出发,高校既要总结吸收世界一流人才培养的经验,因时因势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更加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也要坚定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前沿学术问题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完善知识养成、价值塑造、铸魂养气、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强国建设输送堪当重任的拔尖创新人才。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金融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一方面要深刻阐明党的领导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保障。要以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为指导,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以详实的历史依据、精确的市场数据和鲜活的实践案例来把握党管金融的生成逻辑。另一方面要科学把握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把握好中国金融发展历程及现实金融问题,打造和推广兼具金融理论与中国特色金融实践的“金课”。详情
(光明网记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