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弘扬中秋文化 滋养家国情怀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弘扬中秋文化 滋养家国情怀

来源:人民日报2024-09-17 10:16

  作者:张 贺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蕴含着阖家团圆、国泰民安、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美好寓意。千百年来,当“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大江南北、神州上下,到处是亲友团聚、举杯畅饮、赏月吟诗的温馨场景。亲情共月色而愈浓,友情伴月光而显辉,中秋节因美好的寓意而深入人心,成为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农业的民族之一,为指导农业生产,很早就开始观测日月星辰,据《史记》记载,尧舜时代就已制历授时。通常认为,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拜月和祭月活动。早在西周,我国就有中秋祭月的仪式。但中秋节作为一个正式的节日,应该说奠基于唐朝、形成于宋朝。唐诗中不少诗作直写“中秋”二字,如李峤《中秋月二首》,张祜《中秋月》等。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明当时中秋赏月已很普遍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月亮神话也出现于唐朝,为中秋增添了浪漫绮丽的色彩。

  宋代,随着城市生活的繁盛和文人的增多,赏月玩月之风渐盛,中秋之际,开宴、赏月、吃月饼、猜灯谜、饮桂花酒等民俗兴起。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写了都城汴梁中秋节的热闹场面:“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中国人之所以如此重视和喜爱中秋节,首先是因为中秋节是以阖家团聚为主题的节日。中华民族自古就是聚族而居,高度重视家庭和亲情,把家人团圆视为人生理想之一,以“团圆”为主题的中秋节自然格外受重视。早在唐代,诗人殷文圭在《八月十五夜》中就说:“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到了明清,中秋节更被称为“团圆节”。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今天中国人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很多人为了求学或工作,不得不告别家乡和亲人,但在国人心中,家永远是最可信赖的港湾,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血脉。“天下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中华民族对家庭亲情的重视赋予中秋节生生不息的持久生命力。

  中国人之所以如此重视和喜爱中秋节,还因为中秋节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豁达坚强的人生态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古以来,日月永不停息的规律运动就启发着中国人,鼓舞着他们像日月一样循天道而行,一往无前。同时,月亮的周期性变化,也启发我们这个民族能正确对待成败得失——逆境时不悲观,因为总有月圆之时;顺境时不忘忧患,因为月满则亏,应保持谦逊。“月有阴晴圆缺”,恰似“人有悲欢离合”。人这辈子总会遇到种种艰难和坎坷,但不论顺境逆境,我们都应该像明月一样,哪怕乌云满天,也要绽放光华。皎洁的月色正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操守。正如南宋诗人张孝祥在一首中秋词中所写:“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月儿弯弯照九州”,中华民族赋予月亮众多美好寓意和重要价值,凸显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价值观。

  传统节日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宝贵资源。过好我们的节日,从节日中汲取文化精华,必将使我们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强大动力。(张贺)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