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思政课、科技助残、数字经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徐川:着力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徐川认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要着力解决制约思政课实效性的瓶颈问题,关键在于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需求精准供给。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所教”与“所需”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明确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差异性,着重把握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需求侧”的内容重点,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学规律,精准施策,采用符合学生思想实际、接纳能力以及现实需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善用语言精彩呈现。要讲好理论与实践、贯通历史与现实、连接国内与国外。言之有理是根基。面对真问题,要给出好答案。只有以学术研究做支撑,才可能讲出深度、讲出逻辑、讲出思想。言之有情是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内容,还要注重表达的技巧和艺术,让学生能够真正身心“在场”,通过把握节奏、设置悬念等,做好话语转换,把课程讲活。最后要强化实践体认,多维协同扩优提质。新时代思政课要创设多维协同的立体教学新模式,形成多元耦合教学新范式。应整合更加多样开放的“大思政课”资源,构建协同一体的“大思政课”机制,汇聚全域融通的“大思政课”合力,使多维课堂相得益彰,更好释放思政育人效能,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
【魏进平、张爱国:坚持科技助残,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天津师范大学魏进平、河北工业大学张爱国表示,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力量,需要在科技助残上持续用力。科技助残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普及,将极大提升助残服务效率与质量。大力推进科技助残,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持续下功夫。一是要发展科技助残技术。围绕科技助残领域的检测、监测、风险判别、预警、护理、康复、医疗等核心环节,着力加强科技助残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形成科技助残的相关技术解决方案,让实验室的先进技术真正造福残疾人。二是要培育科技助残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推动其围绕残疾人在康复、照护、无障碍等方面的需求,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相结合,建立政产学研结合、产业化导向明晰的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研发推广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科技助残产品,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三是要发展科技助残产业。合理布局区域科技助残产业,集聚优势资源,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助残产业生态。四是要培养科技助残人才。大力培养科技助残所需的研发人才、设计人才、规划人才、服务人才等,加强相关人才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科技助残涉及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要大力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推动科技助残人才在科研、项目合作、应用推广等方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李涛、徐翔: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涛、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徐翔认为,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要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筑起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协同互促的“四梁八柱”。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着力提升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与创新生态建设。二是优化数字经济发展制度环境。要构建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基本法律框架,健全数字经济公平竞争治理规则,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经营活动,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反垄断监管,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三是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四是完善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释放传统产业增长潜力、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
摘编自《经济日报》
【温啸宇、彭超:因地制宜,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温啸宇、彭超表示,新时代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市场规律,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要素统一起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因地制宜探索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首先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好重大经济事项的民主决策,严格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同时注重乡镇、村集体与职业经理人等主体的协同配合。其次要明晰经济行为和社会责任的职能边界。探索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市场私人产品和乡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平衡机制,厘清社会责任边界,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减负”“突围”。再次要稳健经营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对接城市需求,依托县域经济,积极发展配套产业,顺应数智与信息技术革新趋势。最后要逐步实现专业化产业化集团化转型。通过“联村党建”“县域统筹”“企业联动”等方式实现经济再联合,提升市场交易地位,实施横向集团化和纵向专业化战略,进一步发挥“总部经济”效应,鼓励更多形式的分工合作,构建良性利益联结和服务保障机制。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