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罗立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
对外开放促进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央政府清理了2000多件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政府清理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有19万多件;在制定新的政策、法律法规时,也都确保其与WTO规则相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单独的一个部分提出来,并就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作了具体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放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这些不断推进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本身也是重要的改革。
对外开放促发展是宝贵经验。事实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为中国和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能,促进了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对外开放之后的中国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世界工厂”,极大降低了全球生产成本。作为一个人口占全球四分之一的大国,中国的对外开放使全球产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范围得以扩大,促进了全球制造业垂直分工体系的建立,提高了全球经济增长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也得到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作为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超级人口大国,2023年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距离高收入经济体门槛只有600美元之遥。中国具备全球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占全球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30.45%,对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70%的贡献。
对外开放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并指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要求中国继续充分发挥经济增长潜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外开放不仅是被证实的可以发挥中国经济发展潜能的重要经验,也是新发展阶段发挥中国新发展优势的重要条件,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当前,随着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以“巨大的低成本劳动力池吸引其他生产要素进入”的优势已经极大减弱,但是中国又形成了一个新的优势,即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中国目前有高达17万亿美元的GDP总量,具备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国内大市场能够支撑大型企业相互竞争,同时收获规模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还可以帮助中国更好地实现“分工细化”和“规模经济”互促机制,加速形成“报酬递增的分工效应”。这些都是小规模经济体不具备的优势。对于规模小的经济体,如果分工细化,细化后的分工角色就可能面临市场规模不足的限制,无法收获规模经济效应带来的收益递增或成本递减。若要在国内获得较大的市场规模,分工就可能很难做到细化,从而也无法收获“干中学”或“专业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及“生产可能性扩张效应”等。而在规模巨大的经济体,即使分工做到很细,一些所谓“小众”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在国内获得较大的市场规模,经营主体既更能发挥专长,又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绝对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可以帮助提高国内经济循环效率,而且在开放的情况下,它还可能成为新的国际比较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这是因为超大规模市场的另外一层含义是相对市场规模巨大,即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高。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2023年占全球经济总量比重为16.87%。相对市场规模巨大带来的优势在于,中国可以成为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而且中国还具备另一个重要的国情特征,即人均收入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高收入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万美元相比,中国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中国也是唯一一个在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就具备超大国内市场经济体,这背后是因为中国具备巨大的人口规模。“人均中等”意味着和高收入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增长仍具备潜力;“总量巨大”则意味着和其他中等收入经济体相比,中国具备巨大的引力。因此,中国有潜力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来吸引全球优势资源进入,来开拓中国作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潜力。而要充分实现这种“引力与潜力兼备”的独特国情优势,就需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并作了很多相关部署,除了要求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样的指导性措施之外,也具体指出要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这些措施都特别有利于中国发挥“引力与潜力兼备”的国情优势,从而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来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