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杨泽坤(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字人文研究院研究员);杨宜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领域如何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领域的数字化改革。数字化发展对于促使文化事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及培育竞争新优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文化生产力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然而,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知识和技术成为文化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极大地提升了文化内容的生产效率、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另一方面,数字化平台如社交媒体、在线视频平台等,为文化内容的创作、传播和互动提供了全新的渠道。数字化技术使得文化生产更加灵活、高效和个性化。例如,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创造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伴随全球化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下文化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化作为这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不仅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还催生了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数字化在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需要坚持科技创新赋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适应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从供给侧来看,其中包括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等方面。从需求侧来看,文化数字化消费的崛起反映了消费模式和结构的转变,并且突出了个性化、审美化、体验化的消费形式。这种消费模式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认同的演变。政府和市场需要共同努力,激发消费潜能,发挥文化消费的产业链带动作用。
进一步深化文化领域的数字化改革,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深入推进文化事业数字化的改革和发展。在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是确保文化事业数字化进程健康、有序进行的关键。首先,文化事业数字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其次,文化事业数字化必须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数字化手段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导社会舆论向善向上。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文化事业数字化应致力于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财富,让更多人了解、认同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要突出趣味性和娱乐性,深入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改革和发展。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当下文化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数字化改革必须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提升,以吸引更多受众,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那么,如何增强趣味性和娱乐性呢?首先要提升用户体验感。在数字化时代,用户体验成为决定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增强文化产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能够显著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从而增强用户黏性。其次要拓宽受众群体。趣味性和娱乐性强的文化产品更容易吸引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爱好的受众,从而拓宽文化产业的受众基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后要促进文化传播。通过融入趣味性和娱乐性元素,文化产品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地展现文化内涵,降低文化传播的门槛,促进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