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林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是历史接力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和“继续”,明确了新征程的新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逻辑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在两个“相适应”基础上,提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坚持、创新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原理性理论、作出的原创性贡献。
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指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使其满足人的需要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体现了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体现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充分验证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性作用,深刻揭示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是我国改革的基本逻辑。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近年来,我国新质生产力方兴未艾,形成了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一批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一批新兴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好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坚实支撑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是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它包括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和分配形式,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总量规模、结构关系与经济运行能力。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形态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其中,前者居于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与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服务于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中介。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总体设计、系统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
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当今时代是政党政治时代。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推动社会发展是其治国理政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时间表,制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坚实根基,即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根本制度日益巩固,基本制度不断完善,重要制度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即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全面部署,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明确的原则遵循,即必须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这些原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
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坚持和运用、创新性丰富和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最大的政治,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并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最生动的实践,“三个更好相适应”是衡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否实现的尺度,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内容新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