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江涛:迎难而上的考古人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高江涛:迎难而上的考古人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4-07-04 15:57

  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的陶寺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研究项目。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陶寺考古队领队,高江涛带领团队探寻、解码陶寺文明,秉持着迎难而上的信念,在陶寺遗址的发掘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收获了考古带来的惊喜和震撼。

  1995年,高江涛考取郑州大学,被调剂至考古学专业,机缘巧合推开了考古的大门。200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高江涛前往陶寺遗址实习,由此与陶寺结缘,至今已开展考古研究工作二十年。他认为,陶寺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一,陶寺遗址作为4300多年前中原崛起的关键实证,是一个重要的文明支点;其二,陶寺文明所体现的包容性、创新性等特点与中华文明相契合,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代表;其三,陶寺文明与文献记载中传说时代的典型人物比如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陶寺遗址也是我们证实这段历史是否真实存在的关键。”他列举了在陶寺遗址中发掘出的属于良渚文化的玉璧和玉琮,以及出土的具有江汉平原特色的玉兽面,这些远距离的先进文化元素出现在陶寺遗址,正体现了陶寺文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融合性。

  这样一座考古研究的“富矿”,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陶寺遗址面积达400万平方米,陶寺城址也有280万平方米,相当于四个故宫大小。此外,因为自然、人为等多种因素,陶寺遗址破坏严重,许多建筑只剩下基础,给研究工作造成极大困难。面对庞大的古城和残破不整的遗迹,高江涛秉持“考古队是课题组,考古工地是实验室”的理念,带领团队带着课题意识,有目的、精细化地发掘,同时综合多学科开展研究,尽可能多地从遗址中提取信息。“我坚信‘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考古研究者应当吃苦耐劳,迎难而上。在陶寺遗址考古发掘中,我们见到很多不容易解释和弄清的东西,但这种不易恰恰是你需要去做的。”为此,一年中除去不适合开展野外工作的严寒和酷暑,剩下的八个月时间,高江涛都带领着团队扎在陶寺遗址进行田野工作。

  开掘过程固然艰辛,但每一次重大发现都给所有考古工作者带来惊喜。谈及印象最深刻的发现,高江涛讲述了他2004年实习期间,亲手发掘出陶寺观象台观测点的经历。“当时,我在地面上发现了一个近似圆的弧形线,立刻叫来了领队和老师,我们继续发掘,最终发现这个地方有四圈圆,从外围的大圆逐渐往里收缩,而最里边25厘米直径圆的圆心恰恰与我们今天测算出的观测点不谋而合,就这样发现了 4000多年前的观测点,大家都特别兴奋。”这次意外发现解决了考古团队当时面临的核心问题,其反映出的古人在天文观测方面的精准和智慧,给如今的人们带来深深的震撼。

  对于陶寺文明的传承,高江涛认为,要在科学传播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新技术和传播形式推广陶寺文明,“还可以将其与地方文旅发展和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展陶寺遗址研学实践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陶寺遗址”。(光明网记者郝悦)

  【嘉宾简介】

高江涛:迎难而上的考古人

  高江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陶寺考古队领队。考古学博士。2014年日本橿原考古学研究所研修,2019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学。主要从事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先秦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长期工作于田野考古发掘第一线,主持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著有《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的考古学研究》、《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等专著,曾获第六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在《考古》、《文物》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