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第二个结合”、依规治党、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公路运输绿色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齐彪: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重大命题】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授齐彪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文化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党把“两个结合”统一起来、同向发力,既要解决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重要问题,又要夯实理论创新的历史和群众基础,开创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格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正确理解“第二个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鲜明特点等多次作出深刻阐释,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视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全面深刻阐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第二个结合”也鲜明提出巩固文化主体性等重大问题。“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正是通过“第二个结合”,才能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伟国:坚持依规治党为增强法学研究的中国特色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王伟国表示,坚持依规治党拓展了我们党依法执政之“法”的内涵与外延,为滋育中国法学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沃土,为增强法学研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注入强大动力。首先,坚持依规治党促进法学理论研究范式变革。依规治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重要方面,体现出我国法治体系不同于西方法治体系的鲜明中国特色,也使中国法学理论研究迎来了一场范式变革。其次,坚持依规治党助推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如何理解法的概念,是建构法学知识体系的原点性问题。长期以来,“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的观点在我国法学界根深蒂固。依此形成的作为法学研究主流的法教义学,其基本研究方向就是把国家制定的法律作为必须坚定遵循的唯一规范进行体系化研究阐释。坚持依规治党,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丰富和发展了法的概念,为理解这一法学知识体系的原点性问题提供了新视野。最后,坚持依规治党赋予法治话语更多中国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把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形成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因此,在我国,法治轨道的“钢轨”主要由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共同铺就。这就赋予法治轨道这一法治话语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也激发出中国法学在法治话语研究方面的旺盛活力。总之,法学研究要深入挖掘依规治党对于我国法治话语理论内涵的丰富拓展,不断彰显其鲜明中国特色,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摘编自《人民日报》
【陈春琳: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陈春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不断健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速,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能力素质持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我国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深化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要看到,我国技能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但高技能人才的占比依然较低。特别是制造业领域,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造成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紧缺,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难以匹配。技能人才还普遍面临社会地位不高、收入水平偏低等问题。对此,要从多角度施策,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搭建牢固的高技能人才基础。一方面,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制定清晰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战略,与高职院校、培训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举办技能竞赛、开展经验交流会、建立学习社群等,持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
摘编自《经济日报》
【吴垠: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表示,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突出体制改革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相对集中性而言,今天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开放面临的则是一个综合复杂经济社会系统,许多领域需要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因此,当下的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分担改革的成本、突出重点的领域,把复杂的社会利益结构调整到利于改革攻坚克难的方向上去。首先,改革开放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为唯一正确的方向。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充分展现改革开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改革开放价值观。其次,改革开放要注重推进方式的调整和改革成本的合理分担。同时,改革开放要兼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领域,突出改革重点。当下,改革开放聚焦的核心问题来自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要从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除此之外,改革开放要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合理、生态发展失衡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迟滞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要义就是站在人民立场,分类、有序解决上述问题。总之,改革开放在谋划上要通过系统集成出台删繁就简之策,在落实上要务实求真点滴推进收获事半功倍之效。
摘编自《北京日报》
【沈孟如:实现公路运输绿色化的深度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书记沈孟如表示,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把运输结构调整作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的重要任务和重点方向。目前,我国运输结构仍以公路运输为主导,公路运输绿色转型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绿色转型的关键点和突破点。但在公路运输组织、运输车辆、运输管理、多式联运发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公路运输绿色化组织方式有待优化。二是公路运输绿色化车辆技术有待深化。三是公路运输绿色化管理方式有待改进。四是多式联运绿色化服务体系有待升级。针对目前公路运输绿色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仍需从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管理规范三方面出发加以改进,以实现公路运输绿色化的深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一是运输组织优化促进公路运输绿色发展。推广高效运输组织方式,大力发展滚装运输、甩挂运输、驮背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缩减转运和装卸时间,提高整体运输效率,实现公路运输绿色化发展,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二是技术装备创新助力公路运输绿色转型升级。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推动轻量化材料技术发展,加强新能源车辆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引入新能源车辆代替传统运输载具,推动运输装备绿色低碳升级,促进节能减排降碳。三是管理机制完善保障公路运输绿色低碳要求落实。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公路运输行业管理水准,引导公路运输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提高市场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综合应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制机制等手段加强公路运输管理。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