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西部大开发、产业发展、深化改革、城乡融合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范恒山: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范恒山认为,要以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稳步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延伸链条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以建设美丽西部为导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力度;要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依托产业转移与承接等途径,深化与东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合作,推动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联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要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就业促进机制,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
【郎旭华、冒佩华:进一步推动产业实现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郎旭华、教授冒佩华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既是要素质量革命性提升的过程,又是要素资源配置体系化完善的过程,还是要素使用绿色化集约化的过程。推动产业实现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要立足产业高端化发展,实现生产力的升级“蝶变”。以原创性、颠覆性的数智化通用技术为主导,在对产业广泛赋能中推动生产力质态向更高水平的跃升,在推动产业更新再造中实现生产力更高质量的发展;以原创性、颠覆性、前瞻性的未来技术为指引,在积极谋划发展未来产业的过程中探索未来技术创新对生产力更高发展起点的奠基作用,实现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种类和形态的极大丰富、生产边界的极大拓宽、生产空间的极大创造。二是要立足产业绿色化发展,实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绿色技术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科学利用,推动了产业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绿色产业、低碳产业、环保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有助于实现其他产业发展模式的绿色化和协作方式的集约化。三是要立足产业融合化发展,提升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必须着眼产业发展全局,实现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者全生命周期的融合发展,在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摘编自《光明日报》
【迟福林、陈薇: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动力作用】
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陈薇认为,展望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仍然要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自觉地、持续地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出真正解决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方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唯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制度变革与创新,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把实现均衡、协调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除此之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自觉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抓住战略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是自觉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大程度释放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潜能,全面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
【周学荣:多措并举,高质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周学荣表示,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目前面临要素双向流动空间不足、制度保障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基础设施差距较大、空间生态融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采取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措施。一是要抓住经济融合这一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建立城乡统一市场体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构建城乡融合金融服务体系。二是要抓住社会融合这一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加快城乡教育设施建设,提高偏远贫困地区教师的福利保障水平,推进电子化医疗服务,实现城乡社会救助的无缝对接,建立城乡优抚及救助一体化体系。三是要抓住制度融合这一城乡融合发展的保障。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建立进城落户服务机构,加强服务保障和后续管理,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四是要抓住空间融合这一城乡融合发展的桥梁。注重农村空间产业发展和新型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交通、水利、电网、通信网络、燃气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构建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产业空间和市场空间。五是要抓住生态融合这一城乡融合发展的依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建立农业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农业园区,鼓励建立低碳生态示范区,发展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和休闲业,利用生态产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