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龙鹏(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汤志伟(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教授、执行院长、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提 要
未来产业将体现交叉、融合、集群的发展特征,因此,深圳未来产业培育需要坚持生态集群发展,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合力。
未来产业是面向未来社会需求的、由当下尚未成熟的前沿技术突破驱动的、将可能会发展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今年3月,深圳“20+8”产业集群上线2.0版本,前瞻布局合成生物、光载信息、智能机器人、细胞与基因等未来产业,进一步加快未来产业生态集群培育,擘画出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图景。
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产业朝着智能、低碳、健康、空间方向融合演进。从未来产业的前沿技术发展方向来看,智能方向涉及通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等;低碳方向涉及氢能、可控核聚变、先进储能系统等;健康方向涉及合成生物、脑科学、个性化RNA疗法等;空间方向涉及低空经济、深地深海深空等。并且,这些产业方向不断交叉融合,形成新的未来产业,如受生物启发的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机器人太空制造等。
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未来产业演化发展而来,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又能孕育新未来产业,形成一个产业互促的迭代发展过程。例如,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化,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从判别式人工智能向生产式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等未来方向迈进。
深圳未来产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
截至今年4月底,深圳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市重点实验室396家,在8大未来产业领域均有实验室布局,其中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科学与脑机工程、前沿新材料领域的平台基础较好。同时,深圳也在加快重点科研平台、大科学装置建设,如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庞大。2023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5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1.9%,已成为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能。截至2023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4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2家,居全国城市第二。
部分未来产业集聚态势初步显现。比如,近三年,国内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有32%落户在光明区,目前已集聚合成生物企业超90家,基本覆盖合成生物工具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等上中下游环节,总估值约270亿元。
深圳培育未来产业生态集群的策略路径
未来产业将体现交叉、融合、集群的发展特征,因此,深圳未来产业培育需要坚持生态集群发展,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发展的产业合力。
启动建设深圳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等区域启动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建设,为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做准备。先导试验区可构建“8+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8”即当前有组织布局的8大未来产业方向,“X”为新型负排放技术、天基太阳能、高超音速技术、4D打印等其他未来产业领域,形成重点突出、多点突破的产业发展态势。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香港优势创新领域为重点突破口,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香港建设未来产业离岸创新基地,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前移、创新合作前移,联合香港科技创新资源开展未来产业前沿核心技术攻关。以生命健康为主方向,鼓励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与南沙科学城共建广深联动未来产业创新示范区,强化未来产业区域创新资源的协同高效利用。
建设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以企业化市场化方式运作,搭建世界级先进技术应用推广平台,构建“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未来产业培育链路。中心可打造一个全市一站式产业科技成果对接平台,整合分散在深圳高校、科研机构的高质量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促进企业需求与原始创新供给的精准对接,使得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能够形成合力,支撑未来产业前沿科技的突破。同时,借助该平台促进同一产业、技术领域的创新主体加速成熟技术数据共享,完善技术数据库,以便创业者发现潜在商机,加快未来产业科技成果在深圳的技术合作、授权转让和商业化。
促进全球未来产业资源在深汇聚发展。在当前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全球未来产业资源监测平台,科学研判国际未来产业发展动态,密切跟踪全球未来产业资源分布变化,为科技“双招双引”工作提供精准指引。依托平台建设,建立国内外未来产业研发机构、企业、人才等资源招引目录,集中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开展“链式”招商引才,着力形成上中下游企业集聚联动发展的未来产业发展格局。此外,深圳可谋划举办国际未来产业博览会,高效汇集产业链联通着的全球资金流、产业流、技术流,更大范围上加强深圳未来产业发展的国际合作。
加强未来产业发展的资金与人才支撑。探索设立未来产业先进技术应用母基金和前沿科学公益基金会,加快推动合成生物、光载信息、智能机器人、细胞与基因率先创新突破和成果转移转化,在商业模式、资金合作等方面形成符合前沿科技攻关特征的新范式。完善相关支持与配套政策,鼓励社会以捐赠等方式将资金注入前沿科学公益基金会,创造条件让第三次分配在深圳未来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聚焦8大未来产业布局,实施未来产业青年创新人才政企联合资助计划。由深圳高校、科研机构的青年创新人才和企业共同实施的未来产业研究项目,根据企业向青年创新人才支付的研发费用,有关政府部门可向青年创新人才予以相同额度的补助,以此引导健全未来产业政产学研联合攻关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构建“揭榜挂帅”“赛马”“揭榜险”相结合的前沿科技攻关机制。在当前“揭榜挂帅”制基础上,重视“赛马”制的应用,一个课题由多个团队从不同技术路线展开同步攻关,降低技术选择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和经费利用率,更有利于发挥“揭榜挂帅”的制度优势。同时,与深圳保险公司加强合作,推出“揭榜险”,对于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揭榜挂帅”项目失败的,或对完成的项目,若出榜方为企业,因企业倒闭等原因无法支付资金的,由保险公司按照项目投入给予揭榜方补偿,完善项目风险管理。
【本文为深圳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全球未来产业的科技创新资源分布研究”(RKX20231017092159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