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高质量发展、红色文化、新型工业化、激发经济增长潜力、防范贸易风险叠加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张占斌、汪彬: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占斌、汪彬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举措,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对党和国家未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处理好四对关系,扎实推进。一是正确处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关系。要发挥好两个“新”的协调配合作用,就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人才体制改革等,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二是正确处理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既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又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三是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重点是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为保障,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四是正确处理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高质量发展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辩证统一的发展,必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杜飞进:谱写红色文化新篇】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杜飞进表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其中,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思想灵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中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人民至上是红色文化的根本立场,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世代传承的密码。红色文化蕴含着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文化繁荣的前提是坚定文化自信、确立文化主体性,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是确立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红色文化中包含着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的答案和怎样坚持党的领导的方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突出中国特色,红色文化彰显着中国特色的鲜明底色。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弘扬红色文化同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统一起来,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谱写红色文化新篇。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就要坚持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党为了人民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故事,讲好党和人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故事,讲好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故事,讲好英雄模范的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用红色文化凝聚人培育人。
摘编自《人民日报》
【黄学龙、张卫东: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分中心研究员黄学龙、张卫东表示,新型工业化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高端化,传统工业化包括很多低附加值产品,而新型工业化的目标是实现产品质量高端化、生产过程集约化、生产效益最大化,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要素深刻改变了工业形态、生产方式和工业企业的组织形式,推动传统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变;绿色化,传统工业化一般以“生产效率”为首要目标,而新型工业化强调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劳动者权益保障,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长效能动价值。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进工业化,既要遵循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我国国情,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变化,促进发展方式变革转型和发展路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持续顺应新工业革命趋势、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尤其是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发力点和着力点,大力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加大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力度,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摘编自《光明日报》
【林晨:充分发挥我国经济既有优势、激发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晨认为,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的曲折前进过程,当前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因此,观察中国经济形势要历史地看、辩证地看。纵向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有明显改善,今年一季度迎来开门红。横向看,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优势明显。中国经济增长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市场规模、科技潜能、文化基础等方面,这些优势铸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和内在动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可逆转。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主要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但这些困难和挑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我国经济稳步前行的步伐不会因此而停止。尤其是中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充分发挥我国经济既有优势、激发经济增长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潜力,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关键是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之间的动态平衡。二是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短期调控重在激发需求,以有效需求带动供给,长期增长重在提高供给质量,以高水平供给激发需求。三是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关注收入分配,推进共同富裕。
摘编自《学习时报》
【包群:积极防范化解贸易风险叠加】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包群认为,当前国际贸易风险扩散日益呈现出“风险叠加”现象,即产生于局部地区或个别行业的短期经济波动通过复杂的贸易网络与价值链分工体系,不断向贸易伙伴国逐级传播与持续外溢,从而导致局部、短期的突发性风险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剧烈动荡。概括而言,新时期的贸易风险叠加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多种风险因素并存。首先,在逆全球化思潮影响下,地缘政治冲突与贸易保护主义导致的贸易摩擦已严重影响到国际贸易的稳定、有序运行,贸易不确定性成为困扰进出口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因素。其次,各种新型贸易风险与其他领域国际经济风险同时存在,并与国际贸易壁垒风险共同加剧了当前国际贸易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二是多种风险作用交织。由于当前国际经济运行环境风险构成因素的多元化,多种风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联动关系,不仅显著影响了国际贸易的运行秩序,还深刻改变了一国内部的产业结构、贸易利益以及长期经济发展趋势。进一步来看,当今国际贸易呈现出风险叠加的新特征,源于国际贸易分工格局的两个基本新趋势。一方面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日益复杂化;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关系格局日益网络化。不管是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复杂化,还是国际贸易关系格局的网络化,贸易风险叠加这一新特征的出现都给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带来了严峻挑战,必须构建有别于应对传统贸易风险的防范机制与措施:首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国内市场优势防范国际贸易风险。其次,加强国际贸易网络动态跟踪,进一步夯实区域经济合作。最后,加强新业态新模式下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国际贸易风险防范。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