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晓青(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科技哲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意义。守正中的“正”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守正就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国情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创新意味着对“旧”的突破与超越,其目标是“新”,即新的认识和实践成果。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来说,“变化和改革”是常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科学理解固本与改革的关系。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重要讲话,生动阐释了巩固社会主义之本与转变经济发展思路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这一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到底改什么、不改什么?习近平总书记用两个“死路一条”来回答这个问题。其一,“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改革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实践,一次次开拓探索充分证明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改革也是一项未知的探索性事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我们要允许改革有失误,新时代呼唤实事求是、敢想敢干的“改革闯将”。其二,“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改革还需不断深化。我们要固本培元,牢牢把握真理的科学性、政治的坚定性和方向的根本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过去我们撸起袖子、别起裤腿、蹚水过河、不断求索。未来,我们要在坚守改革政治原则和底线的基础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固本之内容,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向着既定目标迈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守正就是要固本,创新就是要改革。守正是前提,创新是手段,不固本,改革就没有了根基,只有坚持守正不渝,才能坚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凝心聚力谋创新;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敢于说别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新事,守正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引擎。
相关阅读:
【理响中国·实践新论】视频|改革怎么干?中国式现代化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