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旭东(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黄思(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经济与信息管理系讲师)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巩固持续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稳定力量。
三个“更好统筹”推动2023年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更好统筹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正确认识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5.2%,超过年初预期增长目标。这一增速的含金量较高,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一是科技自立自强步履铿锵,创新驱动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排名,我国以24个顶级科技集群冠绝全球。欧盟执委会发布的2023年全球研发投入前2500家公司排名,我国占据679家位居全球第二大研发国家。
二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城乡、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脱贫人口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收入稳步增长,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三是绿色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全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超过200GW,接近前四年的新增装机总和。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量,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更好统筹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突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
2023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2.5%、28.9%,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总超过100%,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进一步增强,主体地位更加巩固。同时,我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成为促进外贸增长的重要动能;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总额也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29.2%,成为拉动出口增速的重要动力;民营企业主力作用增强,进出口总额达到22.36万亿元,同比增长6.3%,占据全国进出口总值的半壁江山。
更好统筹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形成。“十四五”规划开局之际,我国就正式发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要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2023年,在对内改革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以深化改革破除了一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突出问题,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衔接、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等推动市场高效联通的重点任务已见成效。在对外开放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从“不断放宽”迈向“全面取消”,服务业扩大开放持续推进创新探索,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链博会等接连举办,高水平开放的展会矩阵加快形成。
继续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具有三重有利支撑
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日益明显。超4亿的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对较高的储蓄率,1.8亿多户的市场经营主体,这些市场资源是中国的巨大优势,在2024年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加快建设的背景下将对畅通国内大循环、激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形成有力支撑。
同时,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指引和高强度科技创新投入的支撑下,中国不断突破供给约束的堵点、卡点、断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加快融合,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安全性逐步增强,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强化,由此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将推动中国经济走向集约式增长。
宏观政策空间大力度足的支撑效应。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空间仍然较大,叠加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以及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增强,有效防范政策“合成谬误”,宏观政策的整体效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财政政策方面,在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赤字率水平,从支出端和收入端同步发力。一方面用好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适度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另一方面继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货币政策方面,鉴于物价水平低迷,在货币供应和信贷扩张上可以更加突出逆周期性和对价格预期目标的引导。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已连出超预期降准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政策,向市场传递了明确的政策信号。
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均审议通过以“经济与改革”为主题的相关决定文件,对其后一个时期的改革进行部署,这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措施频出、牵引作用明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中国经济总量十年翻了一番多。2024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可以预见,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正蓄势待发,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正加速试点,这将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释放新红利。
当然,正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当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整体而言,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依然多于不利因素,只要我们在2024年经济工作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进促稳”的工作思路和“先立后破”的工作方式,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用开放的办法化解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就一定能够巩固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迈出新的一大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