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韩一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郝晓燕(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粮食安全政策研究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
2月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点部署。粮食安全是高水平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高水平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总体保障,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粮食生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准确把握粮食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保障,粮食产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是有机统一的,二者相互促进,要坚持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
粮食产业发展为粮食安全夯实根基。粮稳则天下安。多年以来,我国不断统筹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发展,粮食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2023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超过100%,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9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标准线;库存消费比远高于17%—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粮食仓储管理不断向规范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粮食仓储能力、设施条件和储粮技术总体走在世界前列;粮食产业持续提质增效,预计全年粮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万亿元,同比增长7%。
粮食安全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断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考核,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反食品浪费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夯实粮食安全法治根基,不断健全粮食价格支持、生产支持、主产区利益补偿等政策,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坚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聚焦重点领域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推动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提升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生物育种、耕地保育、农机装备、仓储升级、灾害预警等领域,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高效配置数字、智能等科技创新要素。推进粮食精深加工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现代科技和装备武装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各环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技术产业化发展,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用紧密融合,加快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加强粮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优化粮食行业人才结构,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机制。
大力推广绿色、高效、节约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鼓励粮食科技人才、成果等创新要素向绿色领域聚集,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引导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消费,探索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路径。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优质种质资源保护、重大品种和关键技术创新。推广精量播种机、大喂入式收割机等智能节约农机应用,强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粮油适度加工,减少餐饮浪费,促进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
加快强链延链补链,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立足全链条增值,加快补齐粮食仓储、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物流配送等粮食产业链各环节的短板,挖掘产业链中后端价值,增加优质、营养、健康的粮食加工产品供给。精心打造粮食品牌,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强化粮食、大豆油料等主产区粮食加工布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综合考虑粮源、物流、消费,打造粮食加工物流产业集群。妥善处理好粮食“产购储加销”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关系,构建社会化服务等利益连接机制。优化财政支持结构,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建立基金等方式加大对粮食产业发展和企业融资的支持。探索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健全粮食产销协作机制。
加强涉粮国际投资与合作,持续提高进口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粮食安全合作,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或技术援助等方式,参与全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运输通道掌控能力。加快培育国际大粮商,利用多双边机制平台,推动粮商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自建或投资加强在生产、运输、仓储、加工等关键环节的布局,推动全球粮食价值链重构。
筑牢粮食安全法治基石,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粮食产业离不开法治护航,要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坚持良法善治,着力推进制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已于近期出台,在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应急、粮食节约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各地要压实责任,尽快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同时要注意与其他法律法规加强衔接。此外,要严格考核监管,加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考核成果运用,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稳定供给研究》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编号:CARS-0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