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四链融合”、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融合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盛朝迅:找准重要抓手,以“四链融合”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指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也是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应找准“四链融合”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四链融合”助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有韧性、更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链。一是以“四链融合”构筑现代化产业链新基座。应通过“四链融合”,重点加大对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工业软件、检验检测平台、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力度,组织实施产业基础能力攻关工程,推动实施重大示范工程,加快补齐产业基础短板。二是以“四链融合”培育现代化产业链新主体。要加强符合产业需求的创新成果供给,增加促进创新成果应用的场景和市场供给,强化支撑产业创新的人才供给,推动优势企业以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知名品牌、优质独特产品、标准制定、营销网络为依托,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能力。三是以“四链融合”拓展现代化产业链新空间。一方面,要结合短板产业、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发展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的科技、金融和人才需求,建立完善相应的科技创新体制、金融服务体制和人力资源供给机制。另一方面,要统筹推进产业国内有序转移、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和国际产业合作。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杨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福州大学杨瑜认为,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补齐文化发展短板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坚持正确导向层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推动均衡发展层面,坚持政府主导,明确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按照一定标准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投入总量与公共文化需求总量动态平衡,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人均经费预算制度。在优化产品供给层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多元化供给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多样化文化产品和服务;建立公共文化需求与供给对接机制,让人民群众更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决策,使基层文化机构更准确把握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新变化。在促进融合发展层面,搭建多元项目平台,构建文体设施、艺术推广、全民阅读、科普工作等联盟,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的业态融合,对公共图书馆、文化站、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进行优化改造,丰富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和内容。
摘编自《人民日报》
【张红宇:巩固和拓展发展成果,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实际需求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局面。下一阶段,需不断巩固和拓展已经取得的成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另一方面,要持续推动城市赋能乡村振兴。充分认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和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城市和乡村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整体;推广现代农业技术,重点加强生物技术、装备技术、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针对性地培养引领型、实用型、管理型等各类人才,引导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杨菊华:人口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一个“发展”的命题】
中央民族大学人口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杨菊华表示,人口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要落到“发展”之上。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就谈不上对人的观照,谈不上各类要素的协调。“发展”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把总量充裕、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人口内部要素均衡发展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关注老龄人口、女性人口、农村人口、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动人口等各类人群的共性需求与独特诉求。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持续优化人口的性别与年龄结构。持续推动性别平等基本国策,消除既有性别结构失衡对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障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均衡发展,有效激发农村、中西部地区人口的劳动潜力与创造能力,同步推进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扩大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空间分布优化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