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消费投资相互促进、发挥民营经济重要作用、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新质生产力生成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黄泰岩: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院长黄泰岩指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解决供求错位、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关键。这就要求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首先要发挥投资对经济结构优化的关键作用,增加新的产业投资,特别是增加新领域新赛道的产业投资,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投资、对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以及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其次要发挥扩大有效需求的协同作用,以超大规模市场为支撑强力推进。超大规模市场一方面能够对投资形成巨大吸引力,有助于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另一方面则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本盘。同时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培育要素市场增加居民要素收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破除阻碍形成良性循环的体制机制。
摘编自《光明日报》
【徐丹丹:新时代新征程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作用】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徐丹丹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营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民营经济能够显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和激发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不断激发社会成员创新创业的动力,在做大做好“蛋糕”和切好分好“蛋糕”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推动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发展绿色低碳的消费市场,增加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供给,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培育增长新动力,加快培育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经济日报》
【姜宁: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南京大学姜宁认为,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产业层面的技术创新在高科技“风口”领域体现在,风险投资与相应的技术团队结合,形成落地于本地区的技术创新企业。高技术领域风险投资的效果、原产业发展状况及技术需求、地方政府科技发展与技术进步的规划及实施,合成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现实版本。地方政府围绕科技创新政策手段的合理运用,是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力量和制度保障。构建发达地区更具创新能力的科技体系,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发达地区在区域现代化建设中的必然选择和应有贡献。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列的沿海发达地区,需要以改革开放和锐意进取的姿态,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契合于国家战略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政府的规划引领作用,探索合理有效的政府资金使用机制,既保持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机联系,又能够保持具体创新活动的独立性和先进性。
摘编自《新华日报》
【许勇:智能技术显著加速新质生产力生成】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许勇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支撑。当前以智能技术加速新质生产力生成,覆盖的领域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深,具有显著的生成效应。一是可以通过推动生产流程优化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通过程序上的控制实现定制化生产,通过智能化改造有效提升产能预测和制造的可靠性,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加速流程再造。二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行业组织将技术成熟度高、应用成本较低的智能技术逐步推广到上下游产业链的中小企业中,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三是可以通过最大限度实现“生产即刻消费、消费马上生产”的目标,促进生产消费一体化,加速消费活动。四是可以通过智能产品提供多种休闲内容、帮助劳动者参与定制培训,丰富精神生活。
摘编自《解放日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