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字实录】
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在攀登科学高峰中追求卓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 曾杰:在祖国大地上做好扎实研究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青年学子,继承和发扬地学先驱李四光先生“努力向学 蔚为国用”的精神,将自己的科学研究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了我不懈努力的方向。为研究大气污染及其衍生的酸雨问题,我们前往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区,开展城乡尺度的雨水地球化学研究,量化了雨水污染物的来源,厘清了雨水酸化或碱化趋势的主导因素。为聚焦不同流域尺度污染物的“源-汇”过程,我们深入青藏高原三江源区,奔赴贵州、云南、广西等地,运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方法和原理,识别了珠江、澜沧江等流域水体污染物的地球化学行为。示踪了污染物的归趋,评估了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力争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给出地学方案。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所以我们要从国家建设需求出发,在祖国大地上做好扎实研究,写好中国论文。真正做到在攀登科学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 陈哲:用知识和智慧助力海洋强国
上海交大校园里有一个110教研室,这学校编号第一的教研室,就是我们设计研究所的“前身”。数十年来,一直从事开创性的高技术船舶和装备研发,除海上大型绞吸硫酸装备外,也曾开发过“胜利二号”钻井平台、首艘大型双体客船“瑞昌号”等船品。师长的言传身教、党员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为我们这些年轻的交大船舶人领航。在设计所求学,我亲历着谭家华老师、何炎平老师等团队老师夜以继日的勤勉,感受着他们二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而今日,奋战在大江大河、大海大洋上的60余艘挖泥船,不仅默默书写着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梦的奋斗史,也是上海交大几代造船人传承、接力的奋斗历程。放眼整个国家的海洋强国之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黄旭华学长、朱英富学长、徐芑南学长等无数交大船海人共同的精神品格。他们不仅是心怀国家的科技巨匠,更是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作为学生党员,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和同学们也期待着能将自己的学术追求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助力海洋强国,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编辑:王晓秋;制作:张晞)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