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科技金融、中华文明、新质生产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董志:在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防范风险】
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董志认为,切实引导金融行业服务我国科技创新,不仅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运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在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防范科技金融带来的风险,切实找准行动路径。第一,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的上市交易制度,以及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的挂牌交易制度,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服务。适时增加政府引导基金的投入力度。第二,要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实现科技与金融协同发展。一方面,适应科技创新的金融需求,以金融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加快金融领域拥抱前沿科技,以科技创新赋能金融服务。第三,要提升科技金融政策的支持保障能力,完善科技金融发展配套体系。在基础保障方面,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体系,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必要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保障。应重点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信用体系,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公共事业单位等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第四,要提高科技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水平,确保科技金融发展健康可持续。不仅要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还要加大对科技保险和担保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科技金融监管体系。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忠杰:中华文明在与世界文明交融互动中自立自强】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李忠杰表示,中国越是发展,就越需要以更加自信而又谦和、更加坦诚而又理性的态度,与世界对话,向世界学习,加强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和交流。一方面,中华文明有自己漫长的历史,既有独特的思想体系,也有牢固的价值理念,既有精深的语言文字,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历经5000多年而不中断。越是面临风险挑战,越是接受各种考验,越是要加强中华文明的建设,越是要在与世界文明的沟通和交融中增强自身的韧性。只有跨入世界文明的大海,在比较中展示优势,在对照中辨析长短,在交流中博采众长,在交融中日臻完善,中华文明才能真正自立自强。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沿革和实践要求。另一方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任务光荣艰巨,需要彰显中国特色、树立世界眼光,夯实中国根基、展现世界胸怀。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关注世界潮流的变动,紧紧瞄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沿,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守正创新,文明互鉴,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质量和水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
摘编自《经济日报》
【陈旭东、黄思: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陈旭东,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经济与信息管理系讲师黄思认为,面对全球化正处于失衡和重构背景下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应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抢占发展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动力引擎和战略支撑。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就是基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良性互动而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产业新赛道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高质量发展领域集聚,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让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科技创新赋能服务。另一方面,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推进新型举国体制建设,将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激励、集中攻关与分散试错、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要更大程度发挥分散决策的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以市场的力量促进高水平科技创新与国际创新链、产业链、数字链、生态链的对接,畅通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发展双循环,让市场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引导创新资源特别是那些无法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资源向关键技术领域集聚,不断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前沿科学问题和基础研究上深耕细作。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陈飞宇、李承泽、顾笑: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陈飞宇、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研究助理李承泽、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研究员顾笑表示,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化转型与基于低碳技术的绿色转型的协同发展,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当前,制造业两化协同转型面临关键障碍掣肘看,要着力推进两化协同转型。第一,产学研用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提高优质人才供给与制造业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制造业企业开展多方位的数字化转型合作。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第二,政策扶持激活产业创新潜能。要加强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以数字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对各部门、众企业、多地区的统筹协调,依托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主体联动合作机制,建立面向制造业双化协同转型的服务平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两化协同转型。第三,内外兼修培育制造业全链条新优势。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不断完善产业链。培育和遴选一批可复制的上下游两化协同转型的典型模式,发挥本土数字科技巨头零碳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国际先进标准、规制、管理的对接。第四,数据赋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碳管理。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完善的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管理,通过工业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碳排放信息披露机制。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