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党的创新理论、绿色金融、营商环境、超大特大城市敏捷治理、长江经济带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杜飞进: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杜飞进表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进一步拓展研究阐释的深度和广度,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真理力量。首先,“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也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不中断,才能确保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其次,“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是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所在,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其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明确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根本立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明确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立足;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明确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基本遵循;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实践要求;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明确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基础性方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明确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格局胸怀。最后,要在把握内在联系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要把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和原创性贡献等研究深、阐释透,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范畴、话语、表述讲清楚这一重要思想的原理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清楚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
【吴卫星:多方合力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吴卫星指出,为应对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很多国家先后构建自己的绿色金融体系,培育绿色金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可以和财政支持手段协调配合,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尽管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态势良好,但我国绿色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方面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如绿色金融标准尚需完善,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依然需要加强,需要进一步提高参与各方的积极性;绿色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需要继续推进;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均需要提高防范气候环境相关非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需要深度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治理。由此,就我国而言,重要的是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政府的最主要职责是做好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包括市场透明度、绿色标准、财税政策以及营商环境等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建立激励相容的规则体系来保证市场的运行效率。金融机构的重点是提高服务绿色发展的能力。金融机构要不断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针对企业在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多样化的需求,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实体企业自身要积极利用绿色金融市场,充分利用国家绿色发展相关政策以及绿色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为自身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做好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投资主体对绿色投资的偏好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晓红: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晓红认为,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为充分利用外资,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释放市场、人才等方面潜力,努力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一方面,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国际环境发生的复杂变化对稳定外资信心和预期提出迫切要求。与此同时,我国营商环境与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相比依然有差距,一些行业或领域存在外资“准入不准营”现象,某些方面仍存在歧视性待遇,各部门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外资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不断吸引高质量外资。要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稳外资、稳增长、稳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动力,尤其是要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外商投资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摘编自《经济日报》
【于文轩、吴泳钊:“数智化”助推超大特大城市敏捷治理发展】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于文轩,博士研究生吴泳钊指出,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超大特大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病”也逐渐显现。超大特大城市治理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理论基础和治理范式,以快速、有效地应对不确定环境中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治理挑战。作为公共管理的新范式,敏捷治理为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超大特大城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政府管理服务结合,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治理模式优化,政府“数智化”建设有利于助推超大特大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数智化”是一个颠覆性创新的过程,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加持下智能地分析和应用数据。“数智化”具有挑战和改变传统结构、开辟新发展“赛道”的潜能。相较于更加关注效率的数字化,“数智化”强调了数据应用的智能化水平及其创造的社会价值,是技术在更高维度的创新。那么,在政府管理和城市管理活动当中,一方面,人工智能有助于驱动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响应速度。未来依然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用敏捷治理理念赋能超大特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一是要加快自主可控数字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属于中国本土化运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市场,在数据安全与数字发展中实现动态平衡。二是要继续完善数字治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应用驱动,加快数字化成果向社会经济各领域汇聚。四是要加强开放合作,与全球数字化进程对接互联。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程俊杰: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程俊杰表示,长江经济带事关全国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强大合力推动下,长江经济带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当聚焦绿色发展、加强创新引领、推动区域协调,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一是,决胜绿色发展主战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目标上,不仅要降碳、减污,还要扩绿、增长;内容上,在高水平保护下更大功夫的同时,应将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方式上,生产、生活的要素、过程、结果都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常态、长效。二是增强科技创新主动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强区域创新链融合,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上,沿江省市应充分发挥科研、人才优势,以更大力度推动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促进要素、主体、区域协同,主动融入和布局全球创新网络,营造开放包容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三是优化区域协调主机制。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其中的一个发力重点就是促进区域协调,实现区域发展的平衡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进而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和推动力。
摘编自《解放日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