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区域发展、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郑功成:以精准政策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民政工作直接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更是检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建设成色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全面认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通过民政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切实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兜住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奠定民生保障牢靠基石,进而不断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提升民政政策的精准度。在这方面,一要高度重视调研。民政工作直接服务人民群众,不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不可能制定出好的政策,只有深入调研,才能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满足其需要的客观真实情况,这是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民政工作效能的前提条件。二要优化供给。当前,民政及相关领域服务保障供求脱节的现象并不罕见。应在强化调研、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基本社会服务的供给结构,确保以有效供给满足真正有需要者的需要,同时避免资源浪费。三要分类施策。在社会组织方面,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是三种使命不同、运行方式也不同的社会组织形态,一概而论不可能促使其发展更好,特别需要分类治理。慈善事业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但传统的亲友相济、邻里互助难以为继,要真正促使其得到大发展,还必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比如社区慈善就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突破口。如果能够对各类民政政策全面梳理、加快完善,必定能够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摘编自《光明日报》
【潘碧灵:以更高认识、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表示,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以更高认识、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一是要坚守人民立场,汇聚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坚持人民至上,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同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二是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握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主动。要系统总结和研究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推进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发展规律的美丽中国建设。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美丽中国建设的着力点。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困难与根源,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环境保护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制约人民群众享有更多高品质生态产品的问题、阻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难点堵点问题等,认真梳理思路、总结经验,提供可供决策参考、务实管用的调研成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是要掌握科学方法,练就美丽中国建设的真功夫。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生态治理。拓展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家居等应用场景,在促进节能、降碳、减污的同时,推动全民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摘编自《人民日报》
【范恒山:将区域发展潜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说,国民经济即为区域经济的总和,正所谓区域兴则国家兴。采取有效的宏观政策和区域政策,就能将区域发展潜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从区域视角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或增长的潜能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城乡融合发展与相互促进。对中国而言,广大的农村既是经济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所以我们说,全面建设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但同时又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所在,乡村振兴必然会带来高水平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行政交界地区加快凸起。各层级的行政交界地区涉及到很大一片国土,由于内部轻视和外部争斗,大部分行政交界地区都处于欠发达境地,其加快凸起可能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源;“泥沼”城市重振雄风。这些城市基础条件较好,国家通过战略倾斜、政策激励及队伍建设等手段,将有助于这些城市走出泥沼、重振雄风,重新成为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区域中心城市协同联动。推动城市间协同联动特别是中心城市间的协同联动成为提升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一个重要动能;重大功能平台支撑引领。各类功能平台不仅是改革开放路径探索的试验田,也是重要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策源地,同时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支撑点;区域重大战略融合联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集高品位、强动能、广影响和大实惠于一体,对区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区域产业“立体化拓展”。一批依托空域、海域的新型经济形态拓展壮大,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由“平面”走向“立体”,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撑;区域经济数字化重塑。数字技术能够有效颠覆传统时空模式、化解自然地理环境窘况,超越现实发展基础配置资源要素,因而数字技术能够大幅拓展经济运行空间和提升运行效率,也为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摘编自《北京日报》
【魏琪嘉:统筹推动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魏琪嘉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两类重要的驱动力量。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才能更加牢靠,内容才能更加丰富。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所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不是一个另起炉灶的过程,而是在原有良好基础上的优化升级。从技术角度看,就是把技术改造贯穿到生产的重要环节,以技术进步改善投入产出状况。从生产运行管理看,就是形成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决定产业发展能级的关键力量,其发展程度直接代表产业发展水平。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要能够有效地把“等不得”与“急不得”统筹起来。“等不得”就是看准方向和路径,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加大支持力度。“急不得”就是要防止重复建设,坚决避免“一哄而上”,要引导地方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制定相关规划,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题中之义就是要把两类产业发展联系起来、贯通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彼此孤立。要形成一个有利于各类要素在两类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切换的长效机制,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给予两类产业同等的引导政策与要素保障支持政策。
摘编自《经济日报》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