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国家安全学、文化自信、“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发展、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汪明:推进国家安全学的体系化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明认为,我们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科学的研究视角,聚焦国家安全学共性问题研究,加快构建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提出可以指导具体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的一般性、普遍性知识,从而更好推进国家安全学的体系化发展。要从整体的视角研究国家安全。发展国家安全学的基础理论,就要从事物的统一性出发,将国家安全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和研究,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特殊领域的具体国家安全问题。作为整体的国家安全,本身就是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直接研究对象;要从联系的视角研究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学研究不仅要有整体视角,还要从事物相互联系的视角来开展。各领域国家安全相互影响、互相关联,这些联系不仅增加了整体国家安全的复杂性,而且这些联系还处于变化之中。发展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要重点关注和研究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要从发展的视角研究国家安全。推进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要坚持发展的视角,研究整体国家安全的演化、各领域国家安全的演化、各领域国家安全相互联系的演化、各领域国家安全交叉重叠的演化,从而深入把握其发展过程、驱动因素和演化规律。除上述三点之外,还需认识到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安全学学科要突破传统学科壁垒,进入体系化发展的快车道,必须加快推进学科建设组织化进程,提升研究的组织化程度。
摘编自《人民日报》
【张军: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张军表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我们一方面秉持开放态度,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交融;另一方面,也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不断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首先,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独立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其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历史沉淀和现实观照转向未来发展,创新是必然选择、唯一选择。“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最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关键。必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深入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摘编自《光明日报》
【范志勇:“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改变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范志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经贸合作倡议,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新道路,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在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一带一路”已成为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随着双边和多边交流的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进入新的阶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居民的生活。一方面,中国产品的高品质与低价格正在逐步获得各国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不仅日常消费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科技进步使得中国生产的耐用消费品也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质高价优的良好口碑。消费中国产品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时尚的潮流。另一方面,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更加多元化,合作形式也更加多样。“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改变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的日常生活。它使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人们再次确信开放合作才是实现共同繁荣的正确选择。可以确信,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将给各共建国家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变化,也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摘编自《北京日报》
【刘冬梅、谭天骄、玄兆辉:积极发挥开发区创新驱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刘冬梅、谭天骄、玄兆辉表示,面对新发展阶段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开发区存在重复建设、缺乏统筹机制、对区域战略支撑能力不足、体系设计有待加强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以推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一是要扩大系统性整合范围,树立典型。以促进产业链分工协作和产业空间集聚为目标,在区域内鼓励将国家级开发区和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开发区作为发展主体,对周边小而散的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和整合,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二是要回归本源,错位发展。按照定位明确、协同高效的原则,梳理各类开发区功能定位。在定位清晰的基础上,开发区要聚焦高质量和现代化,聚力系统性重构和创新性变革。各开发区要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避免同质化和低水平恶性竞争,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新局面。三是要一体化部署,建立部门协调机制。要建立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机制制度,加强对各类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一方面应准确把握新时期开发区发展的定位,优化与国家区域战略相匹配的部门协调机制。另一方面要在国家层面上加强顶层设计,将开发区建设纳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中,完善开发区发展支持体系。四是要加强考核,优胜劣汰。应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完善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体系,可以从绿色、创新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考核评价。
摘编自《科技日报》
【代鑫: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代鑫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达了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统一,也代表着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为实现这一崇高的目标,每个人都要成为它的守护者和践行者。社会各界都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把生态红线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坚决防止破坏生态环境的短视行为。应制定符合国情、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形成政策体系。要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对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的扶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优化升级。要加强法治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企业要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方针。要主动采用绿色技术和工艺,开发绿色产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承担起企业的环境责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广大人民群众要从自身做起,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践行者和理念的传播者。个人要积极践行绿色消费理念,选择使用绿色环保产品,采用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爱护公共环境卫生;要节约资源,杜绝奢华浪费现象的发生。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