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内容上看,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丰富,涵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需要综合施策,统筹推进。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中国式现代化”,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奋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层面,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挖掘其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层面,主动适应新技术变革,创新历史文化资源活化机制,让古人古籍“活”起来、让文物文学“动”起来,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内容供给;着眼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场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感受、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层面,创新话语体系,善用新媒体技术,推进中华文明、中国故事的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深化对外文化交流,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详情】
以区域协调发展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根基
我国疆域辽阔、地域类型多样,决定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弱项将长期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战略安排,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作用,为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在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层面,推动区域内市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优化要素资源流通环境,为建设区域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坚实支撑;逐步实施区域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妨碍公平竞争、造成市场分割的“土政策”,大力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水平;以“共担成本、共享收益”为基本原则,尝试在区域间的企业迁移过渡性税收分享制度、以居住地为基础的个人所得税分享制度、跨行政区域财政结算等方面率先突破。在完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层面,深化技术市场融通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权保护协作、通关便利化、基本公共服务政策衔接、建设用地指标跨省市交易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以促进超大特大城市与周边市县同城化发展为方向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产业向周边延伸;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基础上,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重要切入点,提升县城和中心镇的集聚效能及辐射带动能力。在强化区域空间治理层面,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统筹推进区域开发建设和国土空间保护,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探索“多规合一”全域保护的大尺度空间规划和跨区域空间治理模式,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管控体系。【详情】
以顽强斗争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发扬斗争精神,是由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的,有助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思想境界,以顽强斗争精神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为维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中国共产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同任何否认、歪曲党的领导的言行作斗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另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必须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斗争。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为维护人民的利益而斗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之一,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任何有损人民利益的行为作坚决斗争。此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考验,必须与危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为作斗争。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保持顽强斗争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开展坚决斗争,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详情】
补短板强弱项,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起点高、发展快,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备先导功能。虽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可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率先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需要在发展中予以填补。其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认识高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认识和能力水平,刻不容缓。其二,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抓好新基建,有序推进交通、能源、民生、文化、环境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其三,突破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关键核心技术,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全球数字技术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问题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加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关键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其四,强化网络综合治理和数字经济治理,坚决取缔不公平、不合理的强制性条款,优化网络营商环境,大幅度降低网络经营成本。其五,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线上促线下”的着力点,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其六,持续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社会服务”建设,加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供给,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惠及更多人口。【详情】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