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高质量区域创新体系、国际传播、数字中国、新消费、数字党建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周麟、叶振宇:多措并举加快构建高质量区域创新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周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叶振宇指出,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的区域创新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未来应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发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一是统筹区域之间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置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的核心要位,塑造一批在不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战略支点。二是提升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通水平。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为先导,在城市群、都市圈层面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中试生产—产业化”的产业链创新链共生发展生态;加快推进产业优势地区,建设更具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园区、创新型产业集群等创新载体。三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各地区应高度重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部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具备鲜明本地化特色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体系。四是搭建区域创新的智能化全景治理框架。探索建设区域创新智能信息大模型,有效归集人才、专利、产品、技术、企业等各级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数据;利用大模型建立量质并重的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五是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全面提升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全球创新枢纽作用,探索布局更多以“我”为主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工程;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探索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烁:拓展国际传播渠道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基地研究员王烁认为,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更加响亮。一方面,发挥民间传播作用。要深化中外民间交流,通过国际会议、经贸往来、互访游学等多种途径,用好送上门来的麦克风,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坚持内外联动、专兼协作,引导企业商会、智库团体等力量参与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注重中外融通。用好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开展国际传播,用多种渠道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充分调动在华外籍人士的积极性,做好外国居民在华生活资讯服务,欢迎他们沉浸式体验新时代的中国,感悟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同时,用好数字化传播方式。要注重以数字化传播对接海外青年,用他们熟悉的话语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样态,阐述中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等。
摘编自《人民日报》
【王益民:多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王益民表示,总的来看,数字中国建设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我们要审时度势、精心谋划,在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协同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加强统筹协调方面,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组建国家数据局,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制度、奖惩激励制度。在推进协同创新方面,促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和交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促进数据高效流通和合理利用,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竞争力。在营造良好生态方面,建立健全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法规制度体系,加快制定修订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等应用标准,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网治网格局。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的法治保障体系,强化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数据安全审查、数据出境管理等制度措施;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公民和企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在实现合作共赢方面,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数字领域合作平台;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积极发展“丝路电商”;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摘编自《经济日报》
【毛中根、龙燕妮:多点发力促进新消费提质升级】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教授毛中根、助理研究员龙燕妮指出,新消费是指由数字技术驱动,满足人们信息化、智能化、多维融合等服务需要的行为过程,有利于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需多点发力促进新消费提质升级。在提高新消费能力层面,提高低收入群体新消费可及性,完善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扩大居民收入来源和收入渠道;依托学校教育、社区普及、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全面普及基本互联网操作技能。在培育新消费业态层面,强化企业在引领创新方面的主体性作用,发挥科研院所的重要支撑作用,强化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衔接;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形成以产业升级引领消费升级、以消费升级推动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在优化新消费环境层面,推动跨部门协作监管,畅通消费者投诉、维权渠道,实现商家自觉、平台监管、政府保障的多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下沉和均等化,加大农村和偏远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推动体验式、互动式的新消费场景营造向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市场下沉。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万天宇:协同发力推进数字党建,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江苏开放大学万天宇表示,在新一轮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数字党建理应成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当前,数字党建可从要素整合、功能迭代、治理优化三个方面协同发力,快速配置党建资源,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在要素整合层面,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构建“收集—分析—反馈”闭环管理体系,对党员干部进行多方位、多维度的目标监督、精准画像;在图表、动漫、音视频展现的基础上,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数字多媒体技术复制还原和情景再现。在功能迭代层面,织密“需求、资源、活动”网络,搭建“1平台、N应用、多终端”的数字化党建管理平台;整合5G、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型互联网应用,实现多人远程同空间开展党组会议、党史学习、党员交互、红色体验等活动,构建交互式、情景式、沉浸式、有温度的党建体验新模式。在治理优化层面,将数字党建平台与数字政务平台有效衔接,整合党委、政府、基层多元主体资源,以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升智慧党务、智慧政务、智慧社会互动质效;以“智”促“治”,以系统理念搭建高效政务平台,推动“一网通办”“接诉即办”向集约化、体系化、精细化方向转型升级。
摘编自《新华日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