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创新精神、数字人才培养、青年就业支持、理论创新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杨共乐: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发展升华】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杨共乐指出,中华民族因创新而兴,因创新而强,正是因为有伟大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中华文明才能饱受磨难而不垮。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这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一个突出特性,也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实践中升华而成的重要结论,创新精神来源于中华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大国管理体制和国家治理体系和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成果。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是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进取精神的反映与结晶,中华文明具有顽强的自我更新、新陈代谢能力,连续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特征。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这种品格在中国人民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上得到了充分展现。为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双手,付出难以想象的辛劳和汗水,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摘编自《人民日报》
【鄢圣文、陶庆华:顺应时代需要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鄢圣文、北京市侨联副主席陶庆华指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数字经济加速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强化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分析数字经济行业特征,在人才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影响因素,在人才战略框架下明确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方向,制定数字人才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完善知识能力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政府在政策、财政、基础教育等方面应加大相关数字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数字领域领军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和建设;高校应将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技术知识融入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企业应注重为数字人才提供充足的支持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措施。同时,要把握全球人才竞争新格局,加强源头引进,开展国际合作双向模式,规范评价标准,探索引进国际人才新途径,形成统一领导、多方参与的社会融合促进体系。四是要完善人才扶持政策,推动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劳动力市场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强对数字化企业管理者必要的管理技能培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
【鲍春雷:为青年提供更加有效的就业服务】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鲍春雷认为,当前青年就业服务需重点关注有效信息获取不畅、就业观念引导不足、就业服务“温感”不高等具体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适应当代青年特点和实际需求,进一步做好青年就业服务。在就业信息服务方面,汇总收集并分类整理适合青年群体的就业岗位信息,剔除虚假就业信息,向有需要的青年人及时发布、精准推送,针对有特殊困难的青年群体提供定制化信息服务,便于他们及时获取和掌握。在就业观念引导方面,加强对青年群体的职业指导与规划,帮助他们认识职场、了解职场,树立正确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思路,适应现代企业需求。在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方面,加强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加强专项服务制度建设,通过易于接受的方式为青年人介绍政策、传授经验,强化就业服务能力供给。
摘编自《工人日报》
【顾雨竹、孙兰英:推进理论创新需坚持问题导向】
天津大学发展规划处助理研究员顾雨竹、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兰英认为,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就是以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目标,在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程向目标进行校准,确保按照主题主线,取得理论创新成果的过程。发现问题是理论创新的现实起点,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正视问题的理论自觉和勇气,抓住问题就找到了实践前进的突破口,也就找到了理论创新的生长点。筛选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关键环节,要明确筛选问题的标准,有的放矢、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解决主要矛盾;要锻炼筛选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把握重点、抓住关键,找到解决问题的主攻方向。研究问题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要掌握好调查研究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研究问题的主要方法,同时研究问题要有耐心,避免浅尝辄止、急于求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本国国情,把握现代化一般规律,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代性地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理论。
摘编自《天津日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