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金融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供应链、数字经济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苏月秋、闫彩琴:多点发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月秋、闫彩琴指出,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弘扬海洋生态文化层面,深入挖掘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海洋生态文化资源,特别是能够体现人海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审美观与文化心理的重要成果;以现代文明理念、现代科技手段、现代传播方式弘扬海洋生态责任意识、海洋生态价值意识、海洋生态发展意识、海洋生态协调意识。在创新海洋绿色发展路径层面,强化海洋经济发展的红线设定,统筹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保护问题,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坚持绿色发展,创新海洋生态技术,大力发展海洋环保新技术,发展海洋数字经济,积极探索推广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在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层面,统筹陆域与海域、海岸带和海岛、近海与远海的开发建设,杜绝陆地污染物盲目排入海洋,避免海洋成为“污水池”;建立完善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并进一步加大海洋执法力度,严格海洋执法监督,探索推行跨部门海洋综合执法。在深化海洋生态保护国际合作层面,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修复、海洋垃圾治理、海洋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把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契机,积极融入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深化与沿海国家在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科学研究和海上搜救等领域的合作。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王庆表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一方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绿色金融产品;聚焦就业、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重点领域,持续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方面积极投放金融资源;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同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
摘编自《人民日报》
【卓贤:找准发力重点,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卓贤表示,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要找准发力重点,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层面,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包括利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等技术改造生产线;利用高端工艺和工程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内在价值。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层面,基础研发阶段,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利用好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试验阶段,创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工厂之间需要经历前端试验性开发,要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等的支持作用;产业化阶段,需要引入市场化风险投资等机制,建设运营一批产业孵化加速平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要积极探索商业化发展模式,同时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在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层面,一方面,要找准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点,避免出现“撒胡椒面”式的低效投入,而是要在上中下游培育出具有自身优势的长板;另一方面,要明确全产业链发展的优先序,可以通过新技术路线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实现“弯道超车”。
摘编自《经济日报》
【王飞:把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王飞认为,我国14亿多人口形成的超大市场、海量数据、丰富场景和创新活力,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所在。但与此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到其中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必须实现核心技术、重要产业、关键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头部企业等安全可控,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出一条既符合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理论与实践道路。一是筑牢“数同源”根基,发挥数据关键生产要素作用。加强数字基础资源掌控,提升国家能源矿产、生态环境、空间地理、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深化数字关键设施布局,加快建设云、网、端融合的先进算力网络、卫星互联网、智能高效工业互联网等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合力攻关高性能计算、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加密算法、脑机交互等关键共性技术。二是提升“产同联”效能,增强产业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支持人工智能、云计算、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精准医疗、智慧设计、大数据等领域优势企业;加快培育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聚合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产品工程化、产业化,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三是释放“治同享”红利,增进全体人民福祉。加强以现代信用为基础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建设;推进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加强电力、电信、金融、能源、交通、水利等重要领域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推动数字向善,弥合数字鸿沟,加大适老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开发。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