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基础研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就业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陈凯华、蔺洁:加快构建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制度体系】
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陈凯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蔺洁认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一是要建立以人才质量为导向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制度。一方面将科学教育纳入跨机构、跨部门的重大战略规划。另一方面完善基础学科专业的招生选拔机制,建立符合基础研究活动需求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二是要建立多元导向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制度。建立中期财政科技预算规划机制,保障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中基础研究经费稳定增长。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强化财政科技支出的科技创新导向,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基础研究的畅通渠道。三是要建立效率导向的基础研究项目组织制度,以提升基础研究组织效率为目标建立健全基础研究项目组织制度。建立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科学问题常态化凝练机制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选题机制。稳定支持一批基础研究科研团队。以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为主要着力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四是要建立动力导向的基础研究环境保障制度。以激发基础研究人才研究动力为目标建立健全基础研究环境保障制度。完善基础研究项目和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宽容失败的基础研究环境,加快基础研究人才的收入构成改革,强化对基础研究人才的生活保障。
摘编自《光明日报》
【原新:用好市场化手段,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表示,必须更好利用市场化手段,提升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效率,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加快市场扩容,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通过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大型养老服务机构集团化、连锁化发展,鼓励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作为投资主体提供养老服务。在政府加社会资本的PPP运营模式中,严格履约,保护非公共部门经营自主性。其次要完善市场体系,丰富养老服务供给内容。一方面要立足社会效益,充分发挥专业和机构网点优势,提高专业化水平、努力降低服务成本。另一方面要力争与基本养老、医疗等兜底型养老服务做好衔接。最后要提高支付能力,激活养老服务有效需求。调整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减少物价上涨对老年人生活水平的影响,夯实老年人实现养老需求的物质基础。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基础上,稳妥实施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激励发展个人养老金,逐步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围绕医养结合和康养结合的养老需求,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健康老龄化过程中的养老护理需求提供资金保障。
摘编自《人民日报》
【刘向东:进一步发挥基础设施的积极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认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应用手段的新型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方面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有利于筑牢数实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也是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对更加完善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的需求愈加强烈。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引发创新基础设施变革,数据、算力、模型将成为开展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工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加快培育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出口能力,能有效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实走深,帮助沿线国家建设以现代基础设施为支撑的数字经济体系,增强其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既要重视新型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与“软联通”,又要不断提升新型基础设施的出口能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
【田大洲、宫倩楠: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田大洲、宫倩楠表示,近期,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发布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一举措将进一步优化我国人才培养结构,有助于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第一,高等教育学科目录调整,客观反映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作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的高等教育,必须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第二,高等教育学科目录调整,将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有助于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是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方面,有助于缓解人才培养中知识技能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问题,是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的关键举措。第三,高等教育学科目录调整,有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要以强化就业优先为导向,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政策与教育、投资、产业等经济社会政策联动,重点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拓宽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基本稳定。
摘编自《工人日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