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数字文明、国家海洋战略、城市生物多样性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黄凯南: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发展需兼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转型升级】
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黄凯南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发展必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系统性增强供给侧的创新动力为方向,构建由创新驱动的高质量供给体系;同时必须持续推动需求结构的转型升级,并且需求侧的管理目标必须从提升短期内的有效需求,转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长期潜在增长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是促使供给能够适应需求结构的转型升级,需求侧的转型升级会进一步牵引和推动供给侧的结构转型升级,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同演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机制。实现供给与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动态平衡则需要以加快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具体措施,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怀胜:建构数字安全要正视数字文明发展的可能风险】
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怀胜指出,建构数字安全,要正视数字文明的转型性文明风险和内源性文明风险。一方面,数字社会经由数字安全实现数字文明。在从科学技术向文明传导的每一个演进路线图中,数字安全都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数字安全要反向扫除阻碍、制约数字经济的各类障碍、困难、风险、隐患,从而实现对数字经济的正向促进、鼓励、支持作用。目前的社会规则、制度体系、思维习惯、文化观念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实现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的过渡,需要数字安全建构稳固的桥梁。另一方面,数据治理、身份治理、数字鸿沟乃至数字时代的主体性危机等,既可能是数字文明的创新性因子,也可能异化为数字文明演进的危险因素,这都取决于数字安全体系对数字风险的驯化程度。加强数字安全治理,需要处理好秩序与自由、权力与权利、平台与个人的关系,妥善化解数字文明进程中的技术风险、伦理风险、文化风险、制度风险。
摘编自光明网
【陈诗波:在新形势下加强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建设】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诗波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海洋领域新形势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海域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成为维护我国领海安全的根本保障;二是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海洋开发和海权盛衰的决定性支撑;三是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愈发突出,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成为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新形势下,我国需要加快建设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型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具体措施来看,一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构建新型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创新体系。二是强化海洋领域基础研究投入,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推进海洋领域新兴学科建设,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海洋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三是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在科研方向、人才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赋予其更多自主权。四是积极培育一批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在研发投入和政策出台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摘编自《科技日报》
【杨开忠:以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城市品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认为,随着城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而地方品质在根本上决定地方吸引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是一体化全球化条件下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驱动力。生物多样性构成地方品质一个基本方面。随着人民美好生活对良好生态环境需要的不断增长,城市生物多样性在城市品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发展城市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两方面思路着手:一方面是把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作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战略;另一方面是把自然明确纳入治理模式,实现治理模式从无自然的两部门或三部门向纳入自然的四部门转变。
摘编自《北京日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