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要深入研究阐释,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和把握。如何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本质?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精心摘编多家媒体多位专家的解读文章,以飨读者。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同样永无止境。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傅慧芳在《光明日报》刊文指出,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迫切需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真理力量转化为实践伟力。要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与实践导向,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着眼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新的理论思考,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内蕴的科学思维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并熟练运用到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的实践中,切实提高运用科学方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创新引领伟大实践,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升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把在实践探索中已经取得的且证明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思路、好做法及时提炼并上升到理论认识高度,打造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概念、新论断、新表述,以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在初步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要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这一开展主题教育的总要求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善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调查研究,把结合实际精准开展的战略性调研、对策性调研、前瞻性调研、跟踪性调研、解剖式调研和督查式调研,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所强调的原则方法一体贯通起来,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路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详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和思想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韩振峰在《经济日报》刊文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民为贵”“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为我们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文化启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等,为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了传统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等,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了传统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道法自然”“斩伐养长,不失其时”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传统文化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等,为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供了传统文化支撑。 【详情】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着鲜明的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彰显了当代中国民主观的人民性、自主性、共识性、效能性、系统性,展现了对民主这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全新理解,贡献了政治发展的中国方案,开启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树华在《学习时报》刊文表示,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了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政治发展的独特魅力。中国以自身的成功实践证明了民主不只有西方民主这一条道路和模式。民主是各国实现本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国现代化与否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各个国家在追求现代化、实现民主的道路探索中,理应具有自主性、对话性、创新性,而不是只有一种固定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可以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党的领导下,突出了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突出了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保持了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增强了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 【详情】
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守正创新的重大成果
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很长一个历史时期,现代化被等同于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微在《中国教育报》刊文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经验,经过百年探索,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掠夺扩张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守正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法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详情】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和平性与包容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红英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在发展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在安全上,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在文明上,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打破了“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体现出鲜明的和平性与包容性。 【详情】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