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教育数字化、建设创新高地、乡村振兴、数字资本主义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何秀超:积极主动推进教育数字化】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何秀超认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如何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因而,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抓手。在数字教育时代,要主动、积极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终身化、融合化发展趋势,集聚全社会优质学习资源,搭建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建设学分银行,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现实,让教育成为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我们要树立数字思维,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将催生新的教育场景和教育形式,实现教育整体水平提升。要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促进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形成基于全过程数据的教育评价机制,积极推动数字教育的技术、模式、业态和制度创新,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让数字教育惠及所有学习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
【崔盛:高校在建设创新高地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崔盛认为,在以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新材料、量子技术和基因工程为突破口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中,高校对于创新高地建设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更显突出。首先,高校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培养人才。创新的培养目标、自主的培养模式和开放的培养体系,能够源源不断为创新高地输送高质量人才,有效促进创新高地可持续发展。其次,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和创新之源,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创新根基的关键要素。重大前沿成果或关键技术往往根植于扎实的基础研究,而高等学校在这两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再次,深度创新最终是创新链与产业链密切融合的结果。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创新高地主体日益多元化,需要政企产学研多方主体形成积极互动,高等学校则是其中重要的交汇点。同时,各国的创新高地通过会聚战略性人才和顶尖科学家,以人才驱动引领高质量创新。创新高地内的优质高等学校,往往通过多元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同区域的创新企业在人才招募上就可享受“近水楼台”的便利。最后,创新高地内的高等学校和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是深度服务国家和区域重点战略领域关键技术突破的主力军。其中,高等学校,特别是公立大学,往往依托其多学科平台,以及政府战略导向的科研拨款,成为服务与承接国家战略及科技发展的重要创新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
【欧阳雪梅:以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文化产业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欧阳雪梅认为,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必须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系统挖掘农耕文化深层价值,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优秀农耕文化中汲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要妥善处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传承保护,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大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乡村风貌等的保护力度,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另一方面,要推动创新发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文化生活需要,推出一批符合时代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农耕文化项目和创意产品,增强乡村文化自信。要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要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要坚持文化引领、产业带动,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手工艺、数字文化、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促进文化产业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乡村涌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摘编自《经济日报》
【宋建丽:数字资本主义加剧国家间不平等】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建丽认为,分析席勒、福克斯、斯迈思等左翼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成果,有利于呈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数字鸿沟、隐形控制及其为全球治理带来的新风险,揭示技术、资本、权力整合形成的超级权力对国家间不平等的加剧,探讨公共数据共享、网络空间安全对于全球数字治理及人类数字文明新形态的未来意义。数字鸿沟对全球治理的平等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跨国数字资本充分使用前资本主义的各种生产方式,以及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加速、加强对各种形式的数字劳动者的剥削,在国际范围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进而造就了一个剥削全球数字劳动的不正义的“世界”。数字资本主义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增加了市场制度的不稳定性及种种弊端,即不平等与以强削弱。以美国为主导的新帝国主义更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金融资本为主宰,通过支配核心技术和网络处理器实现其经济霸权,数据霸权对经济社会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巨大影响。与此相应,知识垄断也已经成为数字帝国主义掠夺全世界财富的全新手段,数字帝国主义正在加剧全球不平等。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化并不意味着已经消除了阶级对立和剥削,相反,数字技术与资本的“联姻”,使得数字化体现为资本占用劳动产品,并将其转变为私人积累的工具。在现实世界中,有产者和无产者、被连接的和未被连接的,到处都存在巨大的数字不平等的鸿沟。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