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昌林(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盛朝迅(决策咨询部战略政策室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为新征程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要指引。必须充分认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任务要求,持续完善产业生态,推动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加快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现代化建设重要举措
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力量。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同时又遭遇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迫切需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数字经济、生物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夯实物质技术基础。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事关实体经济发展根基,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信息安全、能源转型、粮食安全等发展的方方面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位置,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产品迭代应用,着力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加快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创新,促进绿色环保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
还要看到,基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生产力发展,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从我国国情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推动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必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准确把握趋势要求
党中央深刻把握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作出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加强创新创业创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培育壮大到引领发展的跃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阶段要求和主要着力点发生深刻变化。
从培育壮大到引领发展。“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多是出于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十三五”时期,面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要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若干领域加快形成支柱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2010年的3%左右提升至13%以上,部分领域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推进,跨界融合趋势愈加明显,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其发展使命和主题也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不断增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从做大做宽到做强做深。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仍存在风险隐患,产业基础投入不足,产业链整体上处于中低端,大而不强、宽而不深。这一问题也深刻制约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升级和引领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此,必须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发展所需的高端基础元器件、核心零部件、基础装备、关键基础材料等,努力补短锻长,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韧性、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从追赶跨越到前瞻布局。历史经验表明,追赶型国家产业升级必须要经历范式变迁。多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是追赶跨越,通过强化产学研用合作,我国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光伏、风电等重点产业发展成效突出,高速铁路、5G通信、储能、核电、特高压等领域优势明显,正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跨越。展望未来,为了更好抢抓新赛道、开辟新领域、培育新动能,需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启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强化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快面向未来新需求的市场培育和场景建设,推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突破和产业化发展,推动“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努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孕育成长壮大的过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这需要完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推动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多、变化快的特点决定了原有的管理方式和体制机制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必须持续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优化政府服务,及时修订和完善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制度,充分激发企业主体活力。要强化标准和质量导向,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减少新产品上市、新企业准入等事前审批限制。完善招投标程序监督与信息公开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在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中嵌入支持创新、绿色发展等政策要求,为前沿技术转化提供早期市场并加快产业化应用迭代。
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人才、数据等各类要素的持续支撑。要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创业投资,完善资本市场,有效激励民间投资;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技能等创新要素的收益分配机制。
推动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态势日益明显,各类科技研发服务、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检验检测与认证认可服务、智慧供应链服务、数字创意服务等日益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加快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众包等制造服务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研发设计、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新兴技术创新和融合渗透,支持科技创新突破转化,赋能生产制造转型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推动高端要素、高端企业集聚,形成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生态,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在此过程中,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和产业集群垂直管理机构,优化新兴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推动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的产业发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