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外资、文化繁荣、数字技术、消费、坚持胸怀天下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范黎波:更好利用外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范黎波认为,外资对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但随着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以及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制造业利用外资也面临一些挑战。因此,想要进一步提升引进外资工作水平,发挥好制造业利用外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需要重点关注几方面政策举措。一是以稳存量、提质量、扩增量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投资服务,引导制造业外资回流。包括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及时扫除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性障碍;积极推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点外资项目落地,着力加强“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全方位保障,高效高质促成相关项目落地。二是引导外资流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促进外资企业主动设立研发中心的激励政策,在引进科技人才、产品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三是秉持平等有效的沟通原则,维系与拓展对外贸易“朋友圈”。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投资协定;深化中欧绿色经济合作、数字合作,继续扩大中欧双向投资规模;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促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四是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提高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外资吸引力。五是继续完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和实施细则,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进行安全审查。
摘编自《光明日报》
【徐国宝: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徐国宝表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途径。一方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致力于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新时代新征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确保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要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关键在于推进内容创新。不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各类文化市场主体还要主动承担责任,在创作、生产、运营等各环节重视内容创新,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坚持完善文化管理制度体系,奖励、扶持、激励内容创新,运用法律方式保护知识产权。新时代新征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善于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要坚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双向互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培养造就优秀人才队伍,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以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摘编自《人民日报》
【陈晓东:发挥数字技术对产业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晓东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创新的动力源泉和引领产业链发生颠覆性变革的重要力量。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找准产业链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技术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放大、叠加与倍增作用。首先,要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转型,为产业创新夯实基础。一方面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强基础、补短板,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关键软件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精准攻关、重点突破。另一方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坚持全局视野,深入实施“智改数转”,有效促进大数据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能。其次,以工业互联网为依托,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稳定性。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加强工业互联网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升级等方面的标准研制。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最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切实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产业链相关创新主体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摘编自《经济日报》
【丁茂战:努力建设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
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首席专家丁茂战表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首先,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提高供给和需求的适配性,打开消费增长的空间;要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要严格产品的质量、技术和安全标准。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推动农村消费梯次升级。继续发展线上消费,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其次,着力在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上下功夫,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最后,努力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把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提升效率、提高质量、稳定经济运行结合起来。聚焦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落实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规划,加大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投资保障力度。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顾梦婷、田芝健:深刻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内涵要义】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顾梦婷、田芝健认为,“坚持胸怀天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表现形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始终坚持的品德和胸怀,至今仍是顺应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追求。“坚持胸怀天下”以全球眼光,不拘于一隅,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推动人类社会向善向前发展。“坚持胸怀天下”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与马克思恩格斯对全人类解放的探索是同一个命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现实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其在本质上照应的是人类社会将超越资本主义制度桎梏从而实现全人类的普遍解放。“坚持胸怀天下”具有不断推进的实践基础。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理论指导,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不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坚持胸怀天下”是时代的鲜明要求。如今世界现实条件的改变要求我们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胸怀天下”,就是要打破世界动荡局势下资本主义国家所寻求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壁垒,积极探索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应有模式。“坚持胸怀天下”解决了近代以来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摒弃了资本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通过剥削、掠夺实现财富积累的野蛮行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境界,推动真正的全球化走向现实,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
摘编自《新华日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