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文化发展”,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汲取传统生态文化智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尊重自然界客观规律,按照与自然法则相适应的方式进行社会生产生活,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文明传统文化始终坚持的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并发扬这一传统,强调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我们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智慧,总结现代化历史经验与教训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在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有限度、有节制地使用自然资源,处理好满足人类发展需要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地辩证关系。二是以制度和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具有约束力和刚性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确保生态阈值和环境阈值不被突破,加快推进有关制度创新,重点在生态补偿、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和生态资源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整体部署,使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三是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融入传统生态文化,在关于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之中,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要顺应自然、融入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详情】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开创新时代新中国史事业发展新局面。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根本上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时代新中国史研究中,我们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中国实际,以史为鉴,把新中国史事业发展同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力回答“时代之题”提供智力支持。继续推动新中国史事业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牢牢把握新中国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光明前途,要求我们深入推动新中国史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新中国史宣传教育,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发挥好新中国史的教科书、营养剂作用,推动新中国史教育薪火相传。【详情】
根植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扇窗口,是中国向世界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表达中国魅力的重要载体之一。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产品,有助于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必须努力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另一方面,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还必须不断创新国际传播方式,利用好各种新形势、新手段、新途径,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注重传播内容、受众群体、传播国家和地区的区别,采用多种多样、针对性强的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详情】
(光明网记者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