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汤志伟(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智慧治理研究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多次提到“数字”二字,强调“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十年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优秀答卷:基于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满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4G基站占全球一半以上,5G基站达到了185.4万个,5G移动用户数超4.5亿户;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全球领先,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8%;推进共同富裕目标,促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协调发展,提升数字政府治理效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全球排名跃升至第9位,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农村地区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增强数字文化多元供给、数字传播立体覆盖与数字文化消费,2021年国家公共文化云总访问量超1.92 亿人次、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5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成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促进自然资源“一张图”三维立体管理。
新时代新征程,数字中国建设更要持续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数字化发展道路,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引领数字中国发展新局面。数字中国的建设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巨大工程,需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数字中国建设从起步到发展,从萌芽到壮大,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开创数字中国建设新局面,需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遵循,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数字中国建设的各个方面,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尤其是要遵循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党和国家事业提供有力支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推动产业变革,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冠肺炎疫情让各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世界经济低迷,我国经济也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与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加强形势研判,抓住机遇,赢得主动。此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对此,开创数字中国建设新局面,需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是加快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产业,发挥数字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放大作用,瞄准战略性前瞻性领域,推动应用示范推广。二是加快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发展数字驱动的新业态与新模式,形成经济增长新优势。三是促进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与国际合作,打造东中西相呼应、国内外互利共赢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坚持服务导向,提升数字政府治理水平。数字政府建设是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在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数字政府建设的新局面,提出“要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进一步加大力度,改革突破,创新发展,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基于此,开创数字中国建设新局面,需要进一步提升数字政府治理效能,一是构建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体系,创新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二是构建高效协同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运用数字技术辅助政府决策与监管。三是构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的资源体系,编制公共数据开放目录与责任清单,完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促进数据资源有序利用与释放价值。
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取得灿烂成果,这是文化自信的底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在信息社会,以数字科技赋能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焕发新生机的必然选择。在文化数字化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在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要求下,开创数字中国建设新局面,需要进一步繁荣数字文化。一是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形成国家文化专网,构建数字文化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二是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例如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资源数字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三是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促进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经济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增进民生福祉、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价值追求与奋斗目标,带领人民解决绝对贫困的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千年梦想。在新时代新征程,开创数字中国建设新局面,要继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快数字社会建设,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问题上持续发力。一是积极建设智慧城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市数据大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提供便捷普惠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二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优化乡村数字资源配置,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与乡村管理,促进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三是提升全民数字数字素养与技能,强化优质数字资源供给,建设数字技能产教融合工程,开展数字弱势群体的帮助行动。
推动绿色发展,构建数字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经济发展不能以生态破坏为代价,在人口规模巨大的情况下走高污染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深化期,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的现状还有待改变,同时,绿色经济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重点,我们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数字生态文明。一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升级,促进高效节能设备的革新和技术应用,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绿色节能标准制定。二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数字化赋能绿色制造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三是普及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引导绿色消费,加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推广绿色节能设备的应用。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数字安全保障。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数字中国的建设应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数字安全是护航数字中国的重要防线,开创数字中国建设新局面,必须筑牢数字安全屏障。一是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体系与技术治理规则体系,重点推进数据分类分级与出境管理,健全数据全流程安全保障体系。二是把握数字安全自主权,努力突破数字安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短板技术,提高数字技术自主创新与数字产品自主提供能力。三是建立综合防护体系,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完善网络安全协同联动机制。四是提升数据安全管理水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院科研助理叶昶秀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