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区域协调发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农民数字素养、职业教育、“三全育人”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刘玉:发挥低碳经济、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刘玉认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内涵在于增强区域发展的韧性与区域之间的协调性,低碳经济、数字经济在其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引擎作用。以低碳经济、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从几方面入手。首先,东部地区应通过低碳经济、数字经济的联动发展,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示范引领全国其他地区共同发展。其次,内陆地区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低碳转型、数字化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培育内陆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区域。再次,欠发达地区以及革命老区、老工业城市、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等,应深挖低碳转型潜力与加强数字化改造,提升内生发展动力,防止其与发达地区拉大发展差距,保障其特殊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最后,通过低碳协同和数字协作促进区域间联动发展,在过去产业转移、功能疏解、对口支援等基础上开拓新型区域经济联系通道。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可数字化服务资源向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覆盖。通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让生态保护功能突出的地区通过相关交易平台销售碳汇等生态产品,提高收入水平。
摘编自《光明日报》
【张放、甘浩辰: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涵养青少年道德情操】
四川大学新闻学院张放、甘浩辰表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我们要大力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挥其涵养道德、厚植文化、润泽心灵的作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要体现时代特征,创新内容形式。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要传承弘扬中国传统优良家风和红色家风,也要顺应时代要求,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青少年特点,立足青少年认知习惯,优化教育方法。二是要促进家校社协同,打造全方位育人空间。父母要承担起对青少年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以言传身教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学校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促进家校共育。社会要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弘扬家庭美德和优秀家风。三是要探索长效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格局,凝聚建设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完善领导机制,加强统筹谋划,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制定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互融互促。
摘编自《人民日报》
【苏昕、张辉: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农民数字素养】
苏昕、张辉认为,着眼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又是进一步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的务实举措。农民数字素养是指农民借助智能设备和数字技术获取与甄别数字信息,并利用数字信息建立数字安全意识,进行互动交流、创造价值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可考虑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数据共享、协同共建的思路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培养农民数字意识和能力。需推动广大农民提高对数字产品和工具的认知、使用意愿与创造能力。降低农民使用数字技术的门槛,引导并鼓励农民通过学习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持续激发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积极培育数字人才,着力培养农民防范网络虚假信息、保护个人数据隐私的意识。二是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需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加强农村地区的宽带网络覆盖。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建设,不断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三是加强数据共享,积极构建各部门协同机制。需对数据资源进行深挖、重组与整合,实现数据联动,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一方面,积极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更好为农民数字素养培育提供综合性服务。另一方面,需通过共享农民数字素养培育数据信息,实现部门间信息协同,统筹制定农民数字素养培育模式与行动方案,出台相关政策。
摘编自《经济日报》
【许玲、杨蕾:探索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许玲,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杨蕾表示,探索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是职教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引领性、包容性。用好标准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几方面入手。第一,关注标准的系统性,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应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围绕职教师资、专业建设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以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为主线,形成一整套相互支撑、功能各异而又衔接有序的标准体系。第二,强化标准的规范性,推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质量管理的常态化。通过国家统一的标准体系,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质量评价和教师轮训制度纳入规范化与常态化管理,引导和促进职业院校教师跟踪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的前沿变化,德技并修、知行合一,不断提升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第三,发挥标准的引领性,完善层级分明、区域适切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体系。地方政府需要基于国家标准,因地制宜、开放创新,制定符合地域特点的地方标准;职业院校应当以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为准绳,制定既高于基本标准又体现自身水平的院校标准;行业企业根据行业特色与工作场景,制定相应的推荐标准;形成国家、地方、院校纵向分层,强制标准和推荐标准协调有序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体系。第四,彰显标准的包容性,吸引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李雪琪: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
常州大学李雪琪认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落到实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深怀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力践报国之行。要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激发全社会育人“大能量”。扎实推进“三全育人”,要凝聚多方合力。善用“大资源”。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是讲深、讲透、讲活“大思政课”的丰厚资源。要建设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教师队伍。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要进一步夯实师资力量。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注重启发式教育,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摘编自《新华日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