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夏春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一个热词,共出现86次;“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分别出现33次、11次。报告开篇便讲明,我们迈上的“新征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报告第三部分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为题,详细论述中国式现代化,起始就宣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句话画龙点睛,是定性的,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标题、大会主题均提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五个特色既反映了中国基本国情,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我国具体国情作出的正确抉择,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卓有成效、举世瞩目,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体地说,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一大基本国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则是两者兼具,既顺应国情,又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第一,迄今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到30个,总人口不到10亿。我国人口超过1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8%。因此,中国阔步迈向现代化,其世界意义非常重大。也注定其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立足国情,坚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继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我们迈上了新征程,致力于使全体人民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构想与实践。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我们寻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国现代化持续向前推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大有关联。第四,我们深刻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致力于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尤其是新时代十年,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着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还向世界郑重承诺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充分显示了大国的担当与胸怀。第五,中国走向现代化,靠党和人民不懈探索奋斗,靠改革开放、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中国积极顺应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潮流,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互交融、相互成就,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赢得广泛国际赞誉。一言以蔽之,中国式现代化契合中国实际、顺应人心、合乎大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前两条明确回答了由谁来领导、举什么旗和走什么路的问题,随后5条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分别论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第八条谈外交,最后落脚点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9条是我们在实现现代化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科学诠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要义,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即中国式现代化是由我们党领导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原创性贡献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波澜壮阔、可歌可泣,凝聚着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新时代十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其贡献也是原创性的。从实践层面讲,其巨大贡献主要有三。

  一是开辟了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但在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腐朽统治下,找到一条实现梦想的正确道路何其艰难。道路决定命运,中国找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是崭新实践,没有现成的成功答案,全靠我们自己来摸索。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先后走出两条新路,中华民族由此从苦难走向辉煌:走出中国革命新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探索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终于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致力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便是自我们党诞生至今百年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提,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说明我们迈向现代化是在提速、深化,形势喜人、形势逼人。

  二是打破了西方发展模式是唯一选择的神话。长期以来,西方国家走在现代化前列,占据优势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西方旧的殖民主义体系迅速瓦解。但这些国家挣脱殖民枷锁、解决了独立问题,却迟迟不能摆脱贫困、解决发展问题,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劣势,成为西方国家巧取豪夺的对象。缩小南北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遂成为一道世界性难题。但照抄照搬有丧失发展独立性、沦为别人附庸的危险,也会陷入“橘逾淮为枳”、水土不服的困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独立自主团结奋斗,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充分说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这使世界上那些既想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倍受鼓舞,从而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三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走出低谷起了强大支撑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表述,同时又宣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是相通的。换句话说,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搞清楚这一点至关紧要。邓小平同志在苏东剧变后曾指出:“中国是大国,也可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垮,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垮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印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较量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呈现“东升西降”的大趋势。

  从总体上讲,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深入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使我们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新征程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强调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方向指引。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党带领人民已走过万水千山,还会继续在新征程上跋山涉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将意气风发、勠力同心奋进新征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从容和坚定。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 推动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