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党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贸易强国、高精尖产业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肖纯柏: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肖纯柏表示,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以伟大工程推进伟大斗争、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书写中华民族新的史诗。推进新时代的伟大工程,要着眼于破解百年大党的独有难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众多,中国超大规模人口、历史悠久、民族众多,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同期叠加,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把舵定向才能行稳致远,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推进新时代的伟大工程,要铭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又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又是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群众政党,要永葆党的初心使命不变色、不变质。推进新时代的伟大工程,要着力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课题。长期执政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领导,必须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党的长期执政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断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推进新时代的伟大工程,要把握党的建设过去为什么能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个时代命题。这需要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方能全面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进新时代的伟大工程,还要保持新的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如此,党才能历经沧桑而初心不变,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
摘编自《光明日报》
【颜晓峰: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推动的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经验和本质规律角度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的要求和社会主义性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前进道路上,要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凝聚强大合力。一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二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三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五是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
【洪俊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大力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对外开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如外贸发展成绩斐然、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发展成果显著、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卓有成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球经济合作网络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中国通过自身的新发展,惠及各国民生、促进互利共赢,给世界带来了新机遇。但是,在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开放发展在区域间、城乡间存在不平衡现象,开放发展与绿色发展需更好协调,开放对创新的提升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贸易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堵点和瓶颈。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我们要抢抓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理念支撑贸易强国建设,以协调发展理念促进贸易平衡充分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贸易可持续发展,以开放发展理念推动贸易提质增效,以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全球经贸往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摘编自《经济日报》
【贾品荣:把握机遇,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贾品荣认为,高精尖产业的内涵特质主要体现在研发投入高、资源配置效率高、价值链竞争地位高三个层面。正是因为具备上述三大特点,发展高精尖产业有利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积累,有利于需求结构的转变,促进消费升级,有利于企业价值链的攀升,有利于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缩短与潜在产品之间的技术距离,实现产品的成功“跳跃”。今天,我国高精尖产业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化,尤其是体现在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发展技术密集型高精尖产业刻不容缓、新时代新征程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调整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升级,增强竞争优势。具体来看,发展高精尖产业,要从五大方面着手:一要努力吸引优质的生产要素;二要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三要进一步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四要将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相对接,五要全面优化产业创新的营商环境。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