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定历史自信、稳物价、调节收入分配、舆情研判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韩美群:依托中国生动实践,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韩美群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首先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华文化立场是中华文明的根本立足点,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基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要扎根中国,延续血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强大的文化定力提炼展示中华文明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独特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中国之治、中国之路、中国之理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其次,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是中国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关键时期构建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关键是要解决“传播什么”“怎么传播”“由谁传播”的问题,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最后,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文化“走出去”新格局,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合作、文化对外传播、文化贸易投资,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
【代玉启: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征程上继续交出优异答卷】
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代玉启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全面认识历史进程、系统把握历史规律、深刻汲取历史智慧,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其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展现出更加璀璨的时代风采,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其二,深入学习领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激发前进动力、激扬奋斗精神、坚定必胜信念的力量源泉。深入学习领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就能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从而更加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其三,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把握斗争主动权,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摘编自《人民日报》
【刘强、徐鹏:稳物价的有利条件正在加速积聚】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刘强、徐鹏认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客观来看,当前我国物价回落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的影响,物价下行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随着稳增长预期不断增强,稳物价的有利条件正加速积聚。从经济增长层面看,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三季度增速企稳回升。企业当前盈利稳步上升,将提振企业当前的投资信心,而投资增速上升将进一步增加未来盈利预期,进而带来“增长升、盈利升、预期升、投资升、增长升”的正反馈循环。从货币金融层面看,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流动性较为充裕。从当前形势来看,为使经济恢复到合理增长区间,一段时间内,我国货币政策大概率将保持稳健取向,这意味着物价稳的流动性基础还是存在的。从就业收入层面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从历史数据来看,CPI走势与工资增速有着非常强的同步性。随着稳增长政策陆续推出,短期内我国名义GDP增速有望恢复至8%左右,这意味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也将基本在这个水平附近,而这个水平的工资增速容易将CPI稳定在2%附近,也就是温和运行区间。总的来看,物价运行与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变动有着很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恢复向好、货币金融环境保持稳健、就业收入形势改善,物价稳的基础也在持续巩固。
摘编自《经济日报》
【刘尚希:财税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心要转移到风险分配上来】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指出,产生贫富差距的主要根源是社会化改革滞后于市场化改革,导致不同社会群体的风险处境差距越来越大,有的群体的风险处境开始固化,没有进一步改变的机会。因此,财税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心,要从收入分配转移到风险分配上来,重点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从机会公平入手。机会平等首先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应该看到,我国农民人口仍占大多数。如何减少农民数量,是我国结构性改革中的最大难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从城乡收入分配领域促进共同富裕的效率就会很低,效果也很难持续。二是要从缩小人力资本积累的差距入手。所有要素收入都是风险收入,只是风险程度不同而已。因此,调节风险分配,就是要改变不同居民群体的风险处境。三是要从促进社会流动入手。流动是促进人类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得各种发展机会的途径,更是自主改变个人风险处境的途径。要从改变农民长期的风险处境入手,帮助他们避免一些基本风险,提升其参与市场经济循环的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帮助其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收入,从根本上缩小收入差距。上述问题无法仅从经济层面解决,而必须从社会层面入手,这就需要进一步推动以城镇化为引领的社会转型。
摘编自《北京日报》
【袁遐:以制度化建设推动做好舆情研判工作】
袁遐认为,舆情研判可划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层次的研判。外部研判是对社会舆情内涵的公众情绪、价值判断和利益诉求的分析,对某一具体舆情事件发展进程的预测;内部研判是指对行政部门舆情应对能力的研判,包括对应对资源、应对措施和应对成效的研判。做好舆情研判工作,重在制度化建设。舆情研判并非凭空再造一个研判部门,而是扎根于数据支撑、信息支撑、组织支撑和流程支撑的行政“肌体”上的决策“神经系统”,舆情研判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就是“肌体”能够支撑起“神经系统”的运转。一要强化数据支撑,做好舆情应对的预案建设,建立健全舆情事件的分级分类制度,完善舆情的监测机制。二要强化信息支撑,积极打破沟通壁垒,建设坦诚而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三要强化组织支撑,对舆情应对组织进行专业化和扁平化建设,保障研判工作的高效、专业,确保研判对策的落实执行。四要强化流程支撑,构建从监测、响应到预警、应对再到考评、总结的完整闭环流程,实现对舆情事件生命周期和舆情应对工作的全方位覆盖,确保研判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通过强化四个支撑,可使舆情研判工作以数据和信息为依据,以组织和流程为依托,真正发挥制度建设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