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高质量发展、中国智慧、坚持问题导向、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丁晋清: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丁晋清认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可以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分配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潜能。三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同国际社会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
【谢春涛: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谢春涛指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关键是把握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具体包括:聚焦“四大赤字”,提出了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理念、主张、方案,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准,推动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形成了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聚焦全球现代化问题,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形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化理论新范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总结反贫困中国经验,形成了全球贫困治理的中国理论。
摘编自《光明日报》
【冯颜利:以发展的眼光坚持问题导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冯颜利指出,当前我们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仅会遇到新的实践问题,遇到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遇到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还会遇到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把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发展始终,才能既从思想上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又从行动上善于解决矛盾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一是要抓住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安全、意识形态等领域存在不少挑战,这些都是亟需重点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二是要着眼当前和长远,谋势而动、顺势而为、应势而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在实践中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三是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国际问题和国内问题联系起来全面考察、整体考虑,形成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发展战略,找到解决问题、推进事业发展的科学方法。
摘编自《经济日报》
【赖德胜:促进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赖德胜指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前提是实现充分就业,关键是提高就业质量。新时代10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充分就业。未来实现充分就业,仍具有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市场主体规模巨大、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等诸多有利条件,但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新科技对部分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替代造成了“就业极化”现象,大量劳动力需要重新找工作,但他们基于传统产业所掌握的技能很难满足新产业发展的需要,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将给劳动力市场运行带来较大冲击。同时,我国的就业质量总体来说不断提升,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与高生活品质的要求相比,就业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就业质量分割仍然明显,不仅有传统的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而且有城镇内部不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尤其是由非正规部门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社会保护程度较低,工作稳定性比较差,职业发展机会较少,就业质量较低,未来需要以更加完善的机制扩大保障覆盖面。
摘编自《学习时报》
【苏庆义: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现实之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苏庆义指出,从中国经济自身的情况来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从世界经济运行环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因此,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长久之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仅仅依靠国内市场国内资源难以支撑,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解决好供给端的资源不足、延伸需求端的市场规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特点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基础上,形成国内与国际循环的正反馈机制,推进高水平开放有助于破解国内大循环中的卡点堵点,帮助我国更有底气参与国际循环。同时,面对世界经济运行环境发生的变化和带来的挑战,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